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注重市场分析能力的提升。投资者们需要具备对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以把握投资机会。长话短说,现在由媒市股网分析关于庞大集团股票2022年目标价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到你。

汽车资讯∣油价迎年内最大跌幅;最大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退市

汽车资讯∣油价迎年内最大跌幅;最大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退市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16日开启 或迎年内“最大跌幅”

今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继上轮成品油价格下跌后,机构预计本轮成品油价格或继续下跌,有望迎来年内“最大跌幅”。机构测算,截至5月15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74.19美元,变化率为-7.16%,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下调幅度约为每吨36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下调0.3元左右。这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95号汽油有望回归“7元时代”。

◆ 荣威eRX5售价14.79—15.99万元

5月15日,上汽荣威宣布,全新eRX5市场建议指导价调整为14.79万元—15.99万元。2023年3月,上汽荣威品牌旗下核心产品RX5系列车型销量突破100万辆,以卓越品质铸就优质用户口碑,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自主品牌SUV车型之一。

◆ 别克全新一代君越售价17.99-23.99万元

5月15日,别克全新一代君越正式上市,新车外观内饰将采用别克家族最新设计语言,在智能配置上有所提升。动力方面,新车将提供1.5T和2.0T两款发动机。新车根据配置共推出4款,售价区间为17.99-23.99万元。

◆ 哈弗枭龙系列正式上市 13.98万元起售

5月15日,哈弗枭龙系列新车正式上市。哈弗枭龙定位紧凑型SUV,共计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3.98万-15.68万元。

◆ 曾经的全国最大汽车经销商锁定面值退市!

“汽车经销商第一股”*ST庞大提前锁定面值退市。5月15日,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258,*ST庞大)股票收盘价为0.56元/股,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

◆ 杭州余杭区:5月18日起购车补贴最高8000元

据余杭发布,5月18日起,余杭区将开展汽车购车补贴活动,活动期间购买乘用车的个人可申领最高8000元补贴。

◆ 上汽集团:2023年MG品牌全球销量目标为80万辆

上汽集团表示,2023年,MG品牌全球销量目标“瞄准”80万辆,上汽海外整体销量将超越120万辆;此外,2024年是MG品牌诞生一百周年,将全力冲刺全球年销量“百万目标”

斯巴鲁退出中国倒计时…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斯巴鲁中国”)发生重大变更,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庞大集团”)退出,日本株式会社SUBARU(下称“斯巴鲁”)成为全资控股股东,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

在股东信息发生变动后,斯巴鲁中国同样对高层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此前担任董事(理事)、经理、监事的常安全、滨道弘典、凑佳纪、董冲、沈宝东、久保田朋弘等人退出,伊野圭吾与小清水邦周则新进担任监事和董事。

对于日益在中国市场边缘化的斯巴鲁来说,与庞大集团的“分手”也许是一件好事。

#斯巴鲁和庞大集团的“纠葛”#

作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汽车品牌,斯巴鲁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车迷们津津乐道的STI/BRZ等经典玩乐车型都出自斯巴鲁之手。

在2004年,SUBARU正式以斯巴鲁的汉语品牌名进入内地,结束了此前只有第三方代理商将斯巴鲁车型引进到我国内地销售的情况,斯巴鲁也有了“大贸”。

在斯巴鲁品牌正式进入我国内地市场的同时,当时事业范围已经开始囊括汽车销售的庞大集团得到了在我国内地八个省市的斯巴鲁品牌车种的独家代理权。庞大集团成立于2003年3月,是一家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业的大型汽车营销企业,曾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集团”、“4S店之王”。

2013年1月18日,斯巴鲁与庞大正式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由日商独资企业变为中日合资企业,富士重工业方面占股60%、庞大集团方面占股40%。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进口斯巴鲁品牌整车,向经销商批发及零售斯巴鲁进口汽车等。

有趣的是,虽然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虽然已经变成合资企业,但其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只经营进口车,类似的情况在国内一众合资企业中并不多见。

2018年庞大集团遭遇流动性短暂困难,并出现巨额亏损,且因资金严重不足、财产不能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丧失明显清偿能力可能,最终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根据重整计划书透露的数据来看,庞大集团总负债高达272.8亿元。随后,庞大集团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庞庆华向三家重整方出让股份,让出公司控制权。

2022年6月25日,庞大集团方面正式发表相关《公告》,写明株式会社SUBARU要求其转让当时持有的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40%股份。

2022年8月26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斯巴鲁要求庞大集团以2.65亿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所持有的全部斯巴鲁中国股权。根据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判决结果,斯巴鲁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购庞大集团手中40%的股权,并要求庞大集团在裁决做出后的30天内进行股权转让。

同年9月16日,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小松利充先生即日起就任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此前为庞大控制的斯巴鲁中国作为斯巴鲁品牌汽车在中国的唯一总代理商,对庞大集团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贡献有着重要作用。在斯巴鲁将斯巴鲁中国回购后,庞大集团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财报显示,2022年庞大集团全年净亏损达14.41亿元,几乎将过去两年时间的利润抹平。日前,庞大集团股票确定退市,最低股价跌至0.4元/股。斯巴鲁和庞大集团终于还是走到了“分手”的一幕。

#“重生”的斯巴鲁将何去何从#

虽然目前的斯巴鲁在国内已经变成边缘品牌,但在2013年,其全年累计销量5.7万辆,堪称巅峰时期。

不过到了2018年,斯巴鲁进口车销量仅有2.4万辆,2019年销量微增至2.5万辆后,2020年和2021年斯巴鲁中国销量持续下跌,分别为2.2万辆和1.7万辆。2022年,斯巴鲁在中国市场销量仅有1.1万辆,同比下滑35%。

斯巴鲁全系采用进口销售让整车成本居高不下,而4S店追求单车利润的行为也让我们很少能从终端发现巨大的现金优惠。在2023年3月爆发的燃油车价格战中,斯巴鲁也响应发布了补贴政策,部分车型置换补贴达到了1万元。然而,优惠并未换来销量增长。

斯巴鲁国内销量持续下滑除了受到庞大集团的拖累之外,也与其新车产品力不足,迭代缓慢有关。

目前国内在售的车型除了一款双门四座的跑车BRZ(排放问题也使其无法在北上广深等城市销售)外,仅有森林人、傲虎、XV、CROSSTREK四款主流车型,其中CROSSTREK还是XV车型的后续换代,XV车型已经停产正在清库销售,形成“新老同堂”销售的状态。

斯巴鲁一向引以为豪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系统在操控性方面表现出色,但随着国内市场新能源化/智能化趋势的迅速普及,在新技术研发方向保守的车企也暴露出了自己的问题。

目前斯巴鲁主流车型在动力方面仅提供2.5L/2.0L发动机可选,虽然有48V微混技术加持,但相比一众吃到政策支持的插混/纯电车型来说并不占优势,仅提供燃油车可选的产品线也让手握新能源指标的消费者直接无视斯巴鲁这个品牌。

斯巴鲁并非没有纯电车型提供,作为丰田bZ4X的姊妹车,SOLTERRA早在2021年11月亮相,其基于e-Subaru全球平台打造而来,单电机版本续航为530km,双电机四驱版本为460km。

遗憾的是至今新车仍然没有在国内上市。考虑到丰田“验证码”在国内市场的糟糕口碑,一旦SOLTERRA采用进口身份入华销售,高企的售价恐怕会让新车的地位遭受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不过在完成股权收购后,斯巴鲁将实现独资发展,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相关问题。在新车计划方面,斯巴鲁也在加快新能源转型,其将在2026年底前推出四款新的跨界电动车。

作为推进电气化计划的一部分,斯巴鲁矢岛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将从2026年开始每年生产20万辆电动汽车。此外,斯巴鲁最早将于2027年在日本大泉工厂再增加一条专用的电动汽车生产线,年产能为20万辆。从2028年起,两条生产线的年产量将达到40万辆。

按照相关规划来看,到2030年,斯巴鲁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将占全球销量的40%的目标。但仅凭目前停留在捕风捉影阶段的四款新跨界电动车和难以入华的SOLTERRA,斯巴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将岌岌可危,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已经是可预见性的结果。

#写在最后#

斯巴鲁与庞大集团的“剪不断理还乱”终于是要画上一个句号了,好在斯巴鲁目前在国内的展厅仍在正常经营,车辆销售、新车预定以及维修保养等业务均可正常进行,老车主不必担心自己的爱车无处维修保养。

此前在辟谣斯巴鲁中国将解散的传闻时,官方曾表示“斯巴鲁中国今后将继续在中国市场锐意开拓,一如既往地为选择斯巴鲁的客户提供独具斯巴鲁特色的“安心与愉悦”的品牌价值和用车体验。”

但面对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这个老牌大厂似乎有些难以招架。也许在摆脱庞大集团的束缚后,斯巴鲁还有魄力花费时间在中国市场上,改善现在的局面。【iDailyc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价、互怼和举报

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半,在如今这个新能源大变革阶段,短短半年已经足以发生很多影响行业和企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和盘点一下,2023年上半年行业内发生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湖北降价

春节假期刚过,东风系在湖北地区以“车企补贴+地方政府补贴”的形式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其中最吸睛的莫过于综合补贴高达9万元的东风雪铁龙C6从无人问津变成炙手可热,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卖不掉的车,只有卖不掉的价格。

这场东风系掀起的降价行为,引来了许多汽车品牌和地方政府的效仿,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上百款车型,甚至是BBA这样的高端品牌,都通过厂家补贴、地方政府补贴或经销商降价等方式参与其中。这也引出了不少想趁机浑水摸鱼的牛鬼蛇神,打着补贴的旗号吸引眼球,实际优惠幅度反而不如去年;更有各种降价谣言满天飞,让不少厂商不得不出面辟谣。

价格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今年以来,一方面消费需求有所下滑,而市场内卷得太厉害;另一方面由于国六B实施在即,特别是传统合资车企的库存高企,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但是这场价格战打了一个月就偃旗息鼓,厂商们忽然发现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不仅没能顺利清掉库存,反而让消费者的购车预期变得更加迟疑。

锂矿价格下跌

电动车之所以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所致。2022年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一度逼近60万元/吨,较2021年初涨幅超过了10倍。当时业内有预测,2023年碳酸锂价格极有可能突破70万元/吨。

但是2023年初,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抛出的“锂矿返利”计划似乎暗示了2023年碳酸锂的价格走势将会一路走低。此后,其他电池厂商也纷纷开始了“价格战”。蜂巢能源也被曝推出了“降价10%”的计划,不过,蜂巢能源官方对此消息不置可否。而亿纬锂能也曾经透露,公司会将三种定价模式提供给客户。

而碳酸锂的价格果然一路走低,4月底碳酸锂价格一路回落至18万元/吨左右,此后又有所回升,目前稳定在了30万元/吨的水平。但这也已经给整车厂带来了很大的降本空间。可以说,今年电动车之所以敢卷得这么厉害,很大程度上也与锂电成本下降有很大关系。

长安起诉吉利

今年2月28日,一张长安汽车起诉吉利汽车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的律师函截图在网络上热传。该律师函内容显示,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经对比发现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随后,吉利汽车也发布声明表示,上述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吉利的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发布了四点严正声明。双方似乎要就此展开互怼大战,惹得吃瓜群众纷纷激动不已,搬起小板凳坐等吃瓜。

然而此事之后再无下文,两个月之后,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转头又握手言和,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两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二者相爱相杀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电动化转型时代下传统车企的焦虑。一方是老牌央企,一方是资深民营整车巨头,这种合作模式在整车制造领域十分罕见。然而,严峻的形势让车企们意识到,合作求存远比互怼更重要。更何况,说不定未来车企巨头们的合作甚至是合并都可能是一种趋势。

徐和谊落马

反腐的消息往往越简短,问题越严重。3月31日深夜,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作为北汽集团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徐和谊将北汽从当年被边缘化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了年销数百万,营收数千亿的大型集团。不少北汽的员工在提起徐和谊时,都经常用一句话:“没有徐就没有北汽的今天”。徐和谊也因此相继获得过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领军人物、2014年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2015中国杰出质量人等荣誉称号。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行业领军人物竟然在退休3年后落马。汽车行业的腐败风气可见一斑。

宝马MINI的“冰淇淋”

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众多国际品牌都不遗余力的在“讨好”中国市场。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宝马之夜”的活动上,全程用拼音的方式完成了中文的致辞。“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中国是未来所在”、“中国也是我们的家”、“能在中国优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BMW家在中国”……这相比过去“中国是最重要市场”这类言辞,不得不让人感受到宝马已经放低了身段。

然而高乐先生的话音未落,宝马MINI展台上就因为区别对待中外观众而被送上了热搜。宝马MINI展台在发放免费冰淇淋,有中国访客前去领取冰淇淋时,女工作人员对他们表示“没了,发完了”。然而,仅仅只是几秒钟后,一位外国访客前来询问领取冰淇淋,女工作人员立即笑脸相应,不仅给了冰淇淋,还非常周到体贴的教对方如何食用。事后网上舆论一片哗然,MINI中国方面不得不连续两日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

这件事情也再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国外豪华品牌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调性,即使是到了今天,所谓的“重视中国市场”也还是停留在嘴上而已。中国用户想要真正赢得尊重,还是需要中国品牌在市场上彻底打疼洋品牌。

车企法务部“开张营业”

过去汽车行业舆论战仅仅只是属于键盘车神和网络喷子们的娱乐。但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车企、公关公司、媒体都开始有组织的参与到了舆论战当中。

3月2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包括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一汽、东风、奇瑞、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主流车企共同倡议,呼吁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之后,长城汽车率先抛出了“1000万悬赏计划”,意在净化网络环境,整顿“网络水军”乱象。吉利汽车也上线了网络不实信息举报中心,以打击损害吉利品牌形象的网络不实信息,对线索提供者最高奖励100万元。而新势力方面,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品牌的法务部微博也迅速“开张营业”,大有用法律手段震慑舆论之意。

庞大集团退市

中国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国内规模最大,一度拥有超千家汽车经销商的庞大集团,在2023年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这一步。庞大集团的崩塌诚然有其自身盲目扩张埋下的祸根,但是近年来经销商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才是压垮庞大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被压垮的也不止是庞大一家。

汽车经销商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一面是车商有着不断扩张业务的欲望和需求,而另一面则是随着这两年“油电之争”的愈演愈烈,大部分仍以燃油车销售为支柱业务的经销商们在经营上又深陷困境,难以自拔。传统4S模式又受到来自直营店、商圈店、代理制等新模式的冲击。庞大其实也是因为这种两难才最终酿成苦果。

在油电切换的大背景下,庞大的退市只是汽车流通行业的一个缩影,渠道的“危”与“机”都在于传统4S模式的转型上,转型未必能活,但不转型则必死无疑。

新能源汽车下乡

每逢中国车市遭遇大幅下滑时,有关部门就会祭出汽车下乡这个杀招。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暖风频吹。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6月,先是商务部通知开展“千县万镇”和“百城联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后是五部门联合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新能源汽车下乡显然要比当初的传统燃油车下乡更加复杂和棘手一些。先不说别的,光是充电服务在农村就是一大难题。县乡农村区域的充电桩布局分散,单站规模小,后期充电设备安装难度大,运营运维成本高企。充电桩建设的问题不解决,恐怕新能源下乡就难言效果。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

一个油箱引发了国内两家车企巨头的互怼。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汽车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随后,围绕着“油箱”话题的讨论,各路、水军、粉丝纷纷登场站队,从技术、道德等各个领域展开争论,让这桩举报事件成为了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最重磅事件。而且由于举报事件也牵扯到国家有关部门,因此直到现在相关部门仍未出具相关的说明,对于此事也没有一个最终的定性。

假如长城汽车举报最终被认定是属实,对行业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而比亚迪目前的“新能源一哥”地位无疑也将会遭受致命级别的打击。但如果比亚迪证明了自己是清白的,长城则会在道德上被口水淹死。无论如何,不管是作为媒体还是吃瓜群众,我都很想说,赶快上演续集!

未来三年购置税减免政策落定

端午节前夕,传闻中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终于实锤落地了。简单的归纳就是:2023年年底前新能源车全部免征购置税税;2024-2025年两年时间内,车价33.9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免购置税,超过3万购置税的征收超出部分;2026-2027年两年时间内,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也就是说,截至2027年,国家还会以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特别是30万元以下的国产新能源车,包括换电模式也有政策支持。新政宣布靴子落地,未来4-5年的发展方向也基本上可以确定,也让车企吃了定心丸。如何抓住最后的保护期机会,将会成为中国品牌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结语:

以中国车市如今的内卷之激烈,行业已经不再像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可以“和气生财”了。市场格局、行业规则、价格体系、渠道模式都在面临变革。在激烈变革的背景之下,我们看每一件车坛事件的背后,都可能对市场和行业潜藏着不可预测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发生在眼下,甚至会到下半年或者明年,我们不妨等到年底的时候再来盘点2023年的车市到底有哪些变化。(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昔日4S店之王面临退市,证明新势力想挣钱只能靠直营?

经销商这个模式,现在已经快被新能源企业冲散了。

被称为中国最大汽车经销商的庞大集团,在破产重组之后,现在有面临着退市。根据公告显示,5月12日公司股票的收盘价为0.59元/股,这已经是连续第1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1元。业界给出的推测,即便后续8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仍会触及到交易类退市指标,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

股价的低迷,映射出来庞大集团近年来业绩的低迷表现。

虽然经销商模式已经开始不如之前一样受宠,但,新势力中的小鹏汽车却坚持选择经销商模式的融入。当曾经的“最大汽车经销商”,已经在市场上玩不下去的时候,是不是也间接的说明4S店这套传统的卖车模式走向尾声?新势力们还会用上经销商吗?

传统经销商集团,玩不下去了

庞大集团主要经营的有奔驰、大众、奥迪、丰田等30多个品牌,在传统销售模式的年代里,一年的利润也能接近10亿元左右。但从2017年开始,公司的净利润就已经有了颓势,陆陆续续的开始靠出售子公司来回笼资金。

到2021年,庞大集团仅剩283家经销门店,市值也严重缩水,今年已经濒临退市。曾经中国市场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如今发展到了濒临退市的地步,背后是业绩衰退导致的。而让业绩开始衰退的原因,是整车销量不及预期、毛利率逐年下滑。

看几个2022年财报的核心数据:

全年庞大集团实现新车销售12.98万台,同比下降8.2%;庞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0.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1%;庞大集团平均库存周转天数47.5天,比2021年的43.3天增加4.2天;公司存货总额为34.1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9.6%。

简言之,是传统汽车不好卖了,囤货量大、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而且庞大集团覆盖的品牌大多还都是传统燃油车品牌;而新能源品牌只占少数,包括广汽埃安、哪吒、欧拉等品牌,仅仅几个品牌也不能弥补燃油车不好卖产生的影响。

传统经销商模式,越来越难了吗?

确实如此,在新能源时代到来之后,传统汽车经销商模式就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首先是从2021年开始,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创造了逐年递增的市场渗透率,而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增长就意味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小幅度缩水,此消彼长。所以,这也给以燃油车为主的经销商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先开头的直营模式,成了后来大部分新势力品牌的首选销售方式,例如蔚来、理想等品牌都只采用直营的销售模式。

比庞大集团好一些的中升集团,主要是以豪华车为主(雷克萨斯最大经销商、奔驰第二大经销商),去年的净利润也跌了,下降21%左右,但净利润还有66.14亿元左右。虽然整体情况还算好,但不可否认的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事实上,新能源车和直营模式,都给燃油车以及传统经销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压力。

小鹏找了经销商,那蔚来会么?

当然,直营模式这条路也不是所有新势力品牌都要走到底的一条路,还有部分品牌采用“直营+经销商”结合的模式,例如小鹏,就是新势力当中目前唯一一个选择了经销商模式的品牌。

小鹏汽车最开始可能也没想过找经销商,而是选的直营模式,可以很好的执行厂家的战略。但在2019年开始,小鹏开始做新零售了,经销商+直营这个模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在汽车市场当中的。

加入经销商这个操作,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就能剖析出来。

首先,企业投资直营店,会造成固定投资成本过大,而整车的销售利润偏低,收益回报率太小了。直营店展厅租金+人力成本对于新势力们来说,都不算小数目,而且还要全国铺开,成本压力就会更大。加入经销商,能分摊开店成本。

小鹏不像特斯拉一样可以全国各地的直营店一起“烧钱”,而这些开在商超的直营店都不算便。特斯拉在2021年就开始有意减少在一线城市的直营店,例如关闭侨福芳草地直营店,每年能省600万元租金左右。试想一下,本来就是初创阶段、销量还没有明显起势的小鹏汽车,直营店开多了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到2022年底,小鹏在全国的直营+经销商店铺已经来到了430多家。可能一开始,小鹏汽车想的是让品牌尽可能落地更多的城市,而且所承担的成本也不会特别高。这对于目前还没盈利的小鹏汽车来说,表面上来看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省了成本品牌也在全国铺开了。

这么看,这套直营+经销商模式,特别适合还没有盈利的新势力企业,包括蔚来和刚盈利的理想汽车,但为什么这两家一直没有选择让经销商加入?

现在,市场大致是分为这几种方案。传统车企转新能源的,依旧用现有经销商渠道销售;新势力,无论有钱没钱都愿意坚持烧钱做直营,蔚来、理想就是例子;小众点的方案,直营+经销商。

经销商的加入,也可能不会让销量变好。进入2023年之后,也是小鹏汽车新零售的第四年时间,销量仍然是新势力三家中的第三名,仅有1.82万辆。这里对销量不予评价,综合因素太多,但有了经销商之后,很难保障的一件事是终端店铺的服务质量整齐划一(至少在一线城市的终端店铺里,体验还是有别于蔚来、理想两家的)。

而目前同样有盈利困难的蔚来,选择这条路的可能性也不会特别高。它一直主打的是品牌形象和整体的到店体验,加入经销商之后怎么保证它的服务标准将会是一个难题,而且在人员的管理、培训费用上也会增多,与其冒风险把经销商加入其中不如自己扛着直营店的压力走到底。

最后延展一个思考,小鹏汽车还会用经销商到什么时候。

如果小鹏汽车像特斯拉一样有资金实力,大概率也不会选经销商这条路,这明显是救急方案,但用了四年之后效果一般,几年内还会继续用这个模式,不会立刻停掉,否则会全国多个城市折损一批终端门店,这对其更没有良性帮助。

反之,可能会在销量规模起来之后、利润率上升之后,慢慢的收回经销商门店的股份。或许经销商,对于新势力或者其他新能源品牌来说,都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庞大集团遭证监会被立案调查

5月27日,*ST庞大发布公告称,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于2023年5月2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162023008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与此同时,庞大集团股票于5月25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之后5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庞大集团于4月22日首次发布《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公司存在退市风险,此后的5月11日-5月24日,庞大集团接连发布10则《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提示投资人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5月25日,*ST庞大在公告中披露,庞大集团于2023年5月24日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关于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3】0595号) 的监管工作函。该监管工作函内容显示,截至2023年5月24日,庞大集团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庞大集团股票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庞大集团股票将自5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庞大集团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这也意味着昔日的“4S店之王”即将告别A股且回天之力。作为曾经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早期曾拥有超1000家汽车4S店,上市之初市值一度达360亿元,成为“中国汽贸第一股”。不过从眼下来看,早期自身“资质”极好的庞大集团如今不仅濒临退市边缘,还面临业绩崩塌、经营网点及汽车销量均双双下滑局面。

庞大集团成立于2003年3月,创始人为庞庆华,是一家全国性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主要产品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多以经销主流合资品牌为主。

2011年4月,庞大集团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在此背景下,庞大集团开启激进的全球扩张之路。2004年,庞大集团在北京五方桥成立斯巴鲁亚洲最大的4S店,以庞大汽贸集团独资方式成立中冀斯巴鲁,此后通过子公司中冀斯巴鲁获得斯巴鲁在中国八个省市的独家代理权,成为斯巴鲁在华最大经销商;2011年,庞大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集团签订中国区域销售代理协议,在中国21个地区设立代理公司;同年6月,庞大集团通过全资收购巴博斯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成为奔驰汽车改装品牌巴博斯在国内20年的销售代理权,收购价格约为2亿元;此后,庞大集团还与超豪华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达成战略性合作,成为后者在中国的最大经销商合作伙伴。

数据显示,2009-2011年,庞大集团总营收为352亿元、538亿元、556亿元,其中2009年超广汇汽车,一举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冠军。2011年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上市后总市值一度达558亿元,次年经营网点多达1429家,4S店为754家。但没几年,庞大集团就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也是从这一年(2017年)开始,由于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吃紧等打击,庞大集团开始走下坡路,业绩逐年崩塌。

2017年庞大集团遭遇流动性短缺困难,此后接连被曝出售部分次资产、股权质押及高管减持的公告,2019年直接陷入巨额亏损,后因资金缺口导致债务到期却无力偿还。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庞大集团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9、-68.41和-40.52亿元。彼时庞大集团表示,业绩严重受损原因是受市场环境波动较大及公司立案调查事件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紧缩信贷措施,加剧资金紧张。而资金紧张进一步影响采购量,同时急于变现库存,折价销售部分库龄较长车辆,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毛利下降。

尽管在这几年期间庞大集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接连几年的业绩下滑也导致庞大集团资不抵债,最终于2019年5月宣告破产重整,并于当年12月完成破产重整。在重整计划中,重整方中承诺将对庞大集团业务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庞大集团恢复持续盈利能力,并承诺庞大集团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亿元、11亿元、17亿元,或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达到35亿元。但最终庞大集团未能完成预期的业绩承诺。数据显示,2020-2022年,庞大集团分别实现营收273.86亿元、286.33亿元、26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亿元、8.98亿元、-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3.89亿元、-1.55亿元,销量方面整车销量分别为14.1万辆、14.14万辆和12.98万辆。

如今距离重整已有三年之久,但庞大集团仍回天无力。眼下,庞大集团的业绩已彻底崩塌。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庞大集团再次亏损14.41亿元,仅剩267家经销门店;2023年第一季度,庞大集团亏损1.23亿元。另外,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大额应收款项未收回、破产重整到期债务等问题,庞大集团被会计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除了业绩崩塌外,进入5月以来,庞大集团接连披露“监管函件回复”、“股东大会取消”、以及“董事辞职”等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信息已释放出庞大集团现状堪忧的处境。*ST庞大公布,4月29日,黄继宏被董事会免去总裁职务;5月19日,廖朝晖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另外,根据《重整计划》的规定,庞大集团并未达到重整投资人业绩承诺标准,此前公告内容显示,重整投资人需补足的业绩承诺补偿款为34.59亿元,庞大集团已两次向重整投资人发出《关于向重整投资人发出落实业绩补偿承诺的函》,重整投资人将在今年触发业绩补偿,但截至目前,这笔补偿究竟会如期获得依然有待后续更多时间给出答案。

《汽车行业关注》认为,庞大集团从昔日的“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到如今濒临退市或许只是众多汽车经销商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亏损的经销商占比为45.2%,较2021年扩大27.7%。

如今,庞大集团总市值已由2015年最高的558亿元,跌至40.91亿元,市值蒸发超500亿元。截至5月25日开市起,庞大集团股票已停牌,退市几乎已是庞大集团难以摆脱的命运,尽管退市并不意味着庞大集团会走向破产或者倒下,但眼下庞大的破产重组之路仍未成功,重组或才是真正决定庞大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庞大集团股票2022年目标价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媒市股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