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注重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投资者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实现长期的投资回报。媒市股网将带你了解民营医院概念股票一览表,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三家眼科医院闯关A股 找到下一个10年50倍的“爱尔眼科”

三家眼科医院闯关A股 找到下一个10年50倍的“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作为最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之一,自2009年10月30日谨返上市至2020年9月3日创出 历史 高位56.09元,总市值从37亿元一路上涨至2,200亿元,逾十年间的时间市值翻了超50倍,叫多少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其实上车的机会从公司上市以来一直都有,但是很多人都没看懂爱尔眼科,总是觉得公司的估值太贵,存在巨大泡沫。

最终,市场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有ta让我们懂得了“曾经有一只大牛股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错过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本文聚焦:

1、眼科市场是具有高增长前景的朝阳行业

2、三家拟上市公司与爱尔眼科的7项对比分析

3、谁会是下一个“爱尔眼科”?

贝瑞研究申明:文中观点细分析师基于公开市场信息,观点仅供交流探讨,全文7100字,我们还将于近期发布《寻找细节中的魔鬼:深度挖掘三家眼科子公司的表现》,欢迎跟踪阅读。

首先我们来看看,总体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和眼科医院增长数据。

2018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估计约为871.2亿元,2014至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着逾20%的高速。其中,2018年民营眼科医院的市场规模约为34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3%。

根据国家卫生 健康 委员会统计,2018年中国有761家眼科医院,其中709家民营眼科医院,52家公立眼科医院。2014至2018年,民营医院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而公立医院数量下滑,同期减少近2%。

可以看到,眼科医疗行业增速可观,尤其是民营眼科医院潜力更甚。

其次,从眼科医疗服务的亚专科看,白内障、屈光手术和医学视光的市场规模位居前三,合计规模约占整个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约57.4%。我们可以从这三大服务出发,进一步 探索 其潜力区间。

1、白内障亚专科市场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 社会 ,白内障患者人数逐年上升。虽然目前中国的白内障手术数量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实施例数(CSR)为2,600,显著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不及祥凳饥印度CSR的二分之一,距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消除白内障致盲所必须的CSR阈值3,000仍有差距。

从市场规模看,2018年中国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估计为175.9亿元,2014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市场发展保持着较高增长。

2、屈光不正和医学视光亚专科市场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根据国家卫生 健康 委员会统计,2018 年,中国近视患者总人数达到约 4.8 亿人,整体近视率接近 33.7%,远超全球 12.5%的近视眼整体发病率。目前屈光不正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屈光手术以及光学视光矫正两大手段。从市场规模看,2018年中国屈光手术市场规模估计为139.1亿元,2014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1.7%,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除了选择屈光手术,屈光不正患者也会选择视光矫正。随着患者对验光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视光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医学视光市场规模估计为184.6亿元,2014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7.1%。

3、眼科医生人才供应不足

综上分析,中国的眼科市场需求旺盛,但保障医疗服务品质的医生数量供给仍然不足,未来市场规模增长依然充满想象力。同时,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赛道上,具有竞争力的眼科医疗机构将有望脱颖而出,一边不断扩大市场

行业是朝阳行业没错,那问题来了,谁最终可以跑赢?

通过同业分析和比粗旁较,笔者希望能帮助大家判断三家拟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孰优孰劣,另一方面也尝试管中窥豹,探究这三家公司与爱尔眼科的差距在哪里,并试图寻找出下一个10年50倍的“爱尔眼科”。

此外,如无特殊说明的话,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相关数据的截至日期均为2019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2009)的数据截至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2019)的数据截至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

1、企业使命:华厦眼科最像爱尔眼科

从成立时间看,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拉起队伍开始闯荡眼科江湖的座次一目了然。爱尔眼科是最早成立的一家民营医院集团。华厦眼科是三家拟上市公司中最早成立的一家。不过英雄不论出处,不能倚老卖老,大哥是否能一直保持江湖地位,还要看后来者是否足够努力和幸运。

俗话说企业使命是一家公司的灵魂,是公司文化、战略格局、服务品质的综合体现。从企业使命看,华厦眼科和爱尔眼科的企业使命特别神似,也最为实在和打动人心,笔者猜测也许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有过相似经历或者战略格局。普瑞眼科的企业使命感觉有些虚,何氏眼科的企业使命似乎更加符合当地东北老铁文化,铁子们很容易认可。不过,如果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未来要在全国其他城市更有效拓展业务的话,这个企业使命恐怕需要进一步淬炼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

2、业务规模:华厦眼科领先

从地域分布、医院数量和控股子公司数量维度看,无疑华厦眼科是三家里面规模最大的公司,甚至比2009年的爱尔眼科规模还要大。

注:爱尔眼科数据截至2009年6月30日

进一步看各家公司的医院地域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华厦眼科的根据地在福建,医院数量在福建也最多,而在中国其他主要省份覆盖面上也是三家中最多的。

从门诊量和手术量看,华厦眼科超过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比2009年的爱尔眼科高,但远不如2019年的爱尔眼科。笔者认为,爱尔眼科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巩固了全国连锁的龙头地位,因此门诊量和手术量比三家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华厦眼科在自己耕耘多年的地盘上表现不俗,拥有不错的市场份额。

3、科研能力:华厦眼科表现出色

华厦眼科在招股书报告期内申请和开展了 7 项国家级、9 项省级科研课题;参与和开展临床试验项目 9 项,其中全国多中心项目担任总 PI 的项目 1 项;在各类期刊发表科研论文 139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28 篇。公司与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人才培养、学术共建、临床研究等各项合作。

普瑞眼科与多个连锁医院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合作,先后成立了四川研究所、兰州研究所和济南研究所。

何氏眼科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持或参与了众多眼科新药、设备、耗材等的临床试验研究。

爱尔眼科在各类期刊共计发表论文303篇,其中SCI/Medline收录论文71篇、中文核心期刊/中国 科技 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138篇,其它类收录94篇。公司纵向科研项目获批立项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6项,市级项目53项;获横向科研项目4项。自2015年爱尔眼科先后成立爱尔眼科研究所、爱尔眼视光研究所、角膜病研究所、白内障研究所、青光眼研究所、视网膜研究所和屈光研究所等7大研究所,旨在推动眼科学、视觉科学以及各亚专科前沿和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华厦眼科是三家公司中比例最高的,但不及爱尔眼科。

横向比较下来,华厦眼科的科研实力是三家中最强的,但是和现在的爱尔眼科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4、官方口碑排名:仅华厦眼科获得提名

根据复旦大学编制的权威《中国医院排行榜(2018年度)》看,仅有华厦眼科下属的厦门眼科中心获得提名,而榜上前十名均为公立眼科医院,未见其他民营医院的身影。可见华厦眼科下属的厦门眼科中心在眼科界还是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好口碑的,官方背书对其实力有所加分。

5、各家子公司表现及草根调研情况

具体来说,华厦眼科在城市覆盖数量上是三家公司中最多的,不过大部分城市盈利状况不甚理想,主要依靠最挣钱的厦门眼科中心贡献净利润。

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在城市覆盖数量上一样,但普瑞眼科盈利城市比例高于何氏眼科。同时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也分别依赖其最重要的子公司昆明普瑞和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来拉动集团的盈利水平。

2009年的爱尔眼科相对来说覆盖城市数量比三家公司都小,但是盈利城市比例却比三家都高,同时爱尔眼科对单体子公司业绩的依赖程度也要弱于三家公司。

6、各家公司的财务表现情况

首先,笔者为大家展示一个全景图,然后逐一对重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华厦眼科毫无疑问是三家中的大哥,它的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资产和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金额均为最高,不过和目前的爱尔眼科规模仍然有较大差距。

进一步细看营业收入,华厦眼科每次门诊平均收费最高,甚至高于爱尔眼科。

从营业收入分类看,各家公司的白内障和屈光业务绝对是贡献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在行业分析中提到的白内障和屈光业务是眼科服务市场最重要的亚专科市场,也是最赚钱的细分市场。

从毛利率看,三家公司的白内障业务和屈光业务毛利率都比较高,不过华厦眼科的白内障业务和屈光业务毛利率不及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华厦眼科白内障业务和屈光业务毛利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年内新建及收购医院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定价标准较低。同时,个性化中高端服务的占比逐渐提高,但上述服务所使用的手术耗材、药品等成本亦较高,导致公司平均收费价格的增幅总体低于平均成本。

为何华厦眼科的毛利率是三家中最低的?除了价格因素外,笔者猜测可能跟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有关。一家公司的折旧摊销越大,那么分配到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可能越高,毛利也就自然而然更低。

从上表不难看出,华厦眼科的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占总资产的比例的确是三家中最高的,甚至也超过了爱尔眼科。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越高,对应的折旧摊销也就越大,这可能是华厦眼科比其他公司毛利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参考爱尔眼科的操作手法,华厦眼科上市后会有较大空间进行一系列操作,把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做出表处理,降低表内折旧摊销,从而提升毛利率。

从资本结构看,各家公司都不缺钱,净有息负债率都很低,也间接反映出眼科医院的经营性现金流充沛,无需依赖太多的银行借款。相比之下,爱尔眼科在扩张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财务杠杆,所以净有息负债率也比三家公司高。

7、各家公司的募投项目

让我们先来看看三家公司的募投方向。

华厦眼科

普瑞眼科

何氏眼科

三家公司的募投项目基本都是在拓展新市场和升级改造现有医院,其中华厦眼科拟投入约2亿元升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三家中投入最多的。笔者认为,如果升级后的信息管理系统效率提升,无疑将对公司的毛利率提升大有帮助。

如果有一次重上时光机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找到当年“爱尔眼科”的投资机会,那么笔者认为,在这次三家拟上市的眼科医院中,华厦眼科跟2009年的爱尔眼科相似度最高。

华厦眼科的规模是三家公司中最大的,在已开业的城市中具有较好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业绩成长性也算不错。如果顺利上市,华厦眼科有望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全国更多城市与爱尔眼科形成竞争,抢夺更多的医生资源和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净利润五年再翻一到两倍的梦想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华厦眼科和现在的爱尔眼科还有不小差距,比如多数子公司盈利能力较弱、核心业务毛利率偏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等。

分析师:Stephen Li

a股医院上市公司有哪些

目前在A股市场上,上市的医院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中国橘凯医药服务公司(6076.HK),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医疗服务提供商,旗下拥有多个医疗机构和医药零售连锁店。

2.中国生物制药(1766.HK),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制药研发、伍备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肝炎和癌症等疫苗和生物制剂。

3.广东安吉医疗(002900.SZ),该公司是一个拥有多家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覆盖广东腔伍毁和海南等地。

4.迈瑞医疗(300760.SZ),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产品涵盖了多个医疗领域。

5.健康元(600380.SH),该公司是一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主要提供处方药、非处方药等多种医药产品。

现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民营医院有哪几家

恒康医疗、诚志股份、复星医药、双鹭药业、益佰制药、马应龙、康美药业、三精制药、贵州百灵、千红制药。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平潭发展

事件:5月20日晚,公司公告与台湾中振投资有限公司在榕投资创办福建严复纪念医院项目,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并签署投资意向书。建院方案为“大专科小综合”,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制,将引进并依托台湾知名医疗专家管理团队负责医院管理和运营。

点评

1、首次进军医疗领域,有利于公司未来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认为,此次进军医疗领域,是公司依托大股东在福州及台湾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的有利尝试,表明了大股东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积极愿望,利于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

2、平潭综合实验区二线卡口和监管查验设施已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全岛封关运作条件已经具备。据中国平潭网报道:2014年5月16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平潭封关运作设施组织验收。验收组认为平潭二线卡口、环岛巡查监控设施和信息化系统三大平台基本建成,正式通过验收,具备启动实施封关运作条件。二线封关对平潭的发展具备里程碑式意义,标志平潭岛开发驶入历史快答简含车道,平潭发展(000592)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3、平潭发展作为参与和主导平潭开发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业绩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中福实业广场一期将在7月实现预售,9月实现封顶,为2015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4、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2元。公司为平潭概念咐首最直接受益标的,我们预测业绩反转概率较大,预计2014-15年EPS0.15/0.45元,未来有望大幅受益平潭岛开发,参考自贸区可比公司估值,给予目标价12元。

和佳股份

公司今日发布公告,公司与揭阳市慈云医院签订了《合作框架意向书》,本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揭阳市慈云医院专业装修工程及设备配置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为8,000万元,该项目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1-2年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点评

订单稳步增长:本次中标的揭阳市慈云医院专业装修工程及设备配置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医用气体设备、洁净手术室、医用信息化系统、血液净化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及DC-CIK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等,其中涵盖了公司自有生产能力的制氧系统及肿瘤治疗中心等,订单总额达到8000万元,在公司订单规模中较大。

订单驱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原有业务主要为肿瘤和制氧设备的制造销售,2013年起公司开始逐步摸索采用BT模式进行总包建设的经验,年内签订7个框架合同,这些合同将于今年逐步进入招标流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项目总金额4亿元、河南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总金额1.5亿元,且2014年公司预期新增15-20亿元新合同,相对公司2013年7.4亿元的总收入,这些医院建设合同将带来数倍于公司年收入的销售金额。

医院总包建设业务模式有坚实的需求:新医改“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在带来县级医院快速发展,新建、扩建是常见状态。目前县医院短期现金流好、政策严控长期贷款,给公司以资金换市场的买方贷款模式带来了大机会。借助于资本优势、一站式采购的产品群优势,公司收入提速是大概率事件

盈利预测及公司评级:公司商业模式升级将带来快速扩张,我们认为有望复制尚荣医疗(002551)的成长路径,借助目前医改机遇以及资本实现快速发展。近期收购透析器械公司失败对公司股价造成较大影响,但公司未来并购仍是大概率事件,看好公司外延式发展。我们估计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59、0.87、1.33元,对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PE分别为44X、30X、2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应注意BT模式资金链风险,医院总包建设合同增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恒康医疗

公司公告: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拟收购萍乡市赣西医院75%的股权并通过增资持有萍乡市赣西医院合计80%的股权。医疗服务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5家医院,预计公司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会持续不断的扩张,预计2014~2015年EPS为0.52、0.77元

、24倍,清笑目标价31.20元,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萍乡市赣西医院为二甲综合医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国企萍乡钢铁厂职工医院,2000年更名为萍乡市赣西医院,2004年正式与萍钢公司脱离,实行股份制,注册资本1500万元。为非营利性(非政府办)二甲综合医院。截止2013年12月31日,赣西医院的资产总额为11452.97万元,负债总额6506.06万元,净资产4946.90万元,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106.55万元,结余706.06万元。数据未经审计。股东为陶明等5个自然人,陶明是赣西医院的实际控制人,现担任赣西医院的董事长,陶明承诺保证促成目标医院全体股东会按照双方约定条件将目标医院75%股权转让给公司并通过增资达到公司持有赣西医院合计80%的股权。

预计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持续扩张。公司前瞻性的判断医疗服务将迎来政策春天,12年成立永道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进军医疗服务行业的平台。公司战斗力强,并购效率高,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5家医院(德阳、资阳医院、蓬溪中医院、邛崃医院、大连辽渔医院),预计现有医院14年将贡献超近亿元净利。公司在医疗服务布局的思路为“大专科小综合”,大专科主要为肿瘤、妇产科等医疗需求比较大的科室。小综合主要为在二三线城市并购在当地品牌口碑较好、又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医院,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会持续不断的扩张。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公司医药工业保持稳定增长,14年起公司的并购项目--医疗服务产业、中药饮片、日化及保健品开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公司后续还有新的医疗产业并购项目。预计2014~2016年EPS为0.52、0.77、0.97元,对应PE分别为36、24、19倍,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医疗服务扩张低于预期。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金陵药业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6亿元,同比增长13.0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8.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02亿元,同比增长3.76%;基本每股收益0.31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

点评

1、药品产销稳步增长。公司是由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南京军区原4家军办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现代化上市公司,形成了以中成药为主,中西药相结合为发展目标的战略格局。公司主要产品和品种有:脉络宁系列产品、塞莱乐、双香排石颗粒、慢咽宁、明胶海绵等一百六十多个产品与品种,其中“脉络宁注射液”、“胃得安片”、“香菇多糖注射液”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司“桂冠”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脉络宁注射液”工艺方法被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目录》(中成药部分),密级为秘密;2013年“脉络宁注射液”再次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药物目录》;同时公司的香菇多糖注射液、速力菲、明胶海绵等产品的市场份额领先。2013年销售公司对脉络宁的销售格局和销售队伍的工作模式做了较大的调整,由做大做强一级市场,转为做深做细广覆盖二级终端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盈利品种产销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保障了公司药品业务的稳步增长。

2、股权划转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2014年3月公司公告,控股母公司金陵集团拟将其持有的本公司2.3亿股限售流通A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5.23%)无偿划转至新工集团,转让后新工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南京国资委不变。股权划转,有利于理顺股权结构,压缩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实行集团人、财、物集中管理,增强集团发展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而进行的。预计本次收购完成后,新工集团直接持有金陵药业(000919)相关股份,有利于新工集团加大对金陵药业业务发展及资本运作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金陵药业做强、做大。

3、医疗服务业务前景光明。公司拥有较好的运作医院项目的经验和能力,现控股两家综合性医院:宿迁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仪征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2013年,两家医院经营实力稳步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宿迁医院实现业务收入6.82亿元、仪征医院实现业务收入2.10亿元。预计未来随着仪征医院住院大楼的投入运营,仪征医院的盈利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同时预计在股权划转完成后,不排除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开展资本运作的可能。

4、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6%、20.5%和19.9%,EPS分别为0.36、0.43和0.52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26和22倍。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1)医疗服务业务开展不达预期风险;2)药品安全风险。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人福医药

扣非后净利润增长10.5%,符合预期。201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6.1亿,增长16.6%,净利润9267万,增长8.3%,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为8900万,增长10.5%,EPS0.18元,符合预期。

宜昌人福麻醉药收入增长约

利润增长约15%。宜昌人福1季度收入与利润分别增长约10%、15%,麻醉药同比增长约10%;血制品业务受制于新版GMP改造,3月恢复生产,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一季度利润负增长;商业收入与利润增长均在20%;新疆维药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同比持平,主要受淡季效应影响;葛店人福受米非司酮国家销售政策等多方面影响,一季度利润有所下滑;人福普克制剂出口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期间费用率同比略有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有大幅改善。2014年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29.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营销费用率1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由于收入结构改变,低费用率的医药商业业务占比提高;管理费用率9.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主要是物价上涨导致的人工和日常开支增加。受益于再融资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一季度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0元,与去年相比有巨大改善,主要是销售回款额较全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值成长空间大。公司秉承“聚焦医药主业,做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内生成长与外延发展并举,逐步培育多个过亿利润单元。宜昌人福是麻药镇痛龙头企业,行业壁垒高,麻醉药业绩增长持续性强,血制品新浆站拓展顺利,巴瑞医疗发展模式升级,新疆维药具备资源价值,均有望经过培育成为过亿利润单元。我们维持14-16年每股收益预测1.00元、1.30元、1.70元,同比增长27%、30%、30%,对应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16倍,考虑公司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值成长空间大,维持买入评级。

复旦复华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9.73%;营业利润3889.1万元,同比下降3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1.2万元,同比增长20.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94亿元,同比增长2.65%;基本每股收益0.098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

点评

1、依托复旦大学,医药、软件、园区稳步发展。公司是复旦大学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复旦大学科技开发公司。依托复旦大学雄厚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公司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中,成功确立了以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园区房产为核心的科技产业体系,目前已拥有中国重要的对日软件出口平台,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药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以及广纳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目前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均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三大产业在各自专注的领域中能够提供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在相关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医药板块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发动机。2013年,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600624)药业营业收入为

亿元,同比增长47.3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1.46%。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自身专注的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等核心治疗领域加强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了重点品种的销量,保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同时药业公司冻干粉针剂正式通过新版GMP认证,确保了这一剂型产品的正常生产和持续经营。此外,江苏复华药业海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招标等一系列工作持续推进,为企业未来扩大经营规模奠定基础。

软件板块略有下降,园区发展保持稳定。2013年,子公司上海中和软件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8.9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4.13%。2013年,对日业务方面,巩固深化了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日元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与其他日本客户也维持了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但由

于受到日元持续贬值的较大冲击,对日业务的人民币收入和利润同比均有下滑;欧美及国内业务方面,市场拓展较为顺利,在不断稳定与原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客户,实现了增收增益。在园区发展方面,复华园区公司经营保持稳定,在嘉定复华园区厂房出租保持“零空置”的基础上,提高了项目的租金水平,并成功引进了多家注册企业,稳定了园区招商的经济效益;另外,江苏复华药业海门生产基地厂房土建工程竣工,并完成了海门市相关部门的联合竣工验收,复华园区海门公司项目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基建工作均已完成,招商大楼也正式开工进入施工阶段。

2、增发获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新股,拟融资不超过4.3亿元,用于增加公司运营资金,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目前增发预案已于2014年2月份获得证监会批准,目前正在办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事宜。此次增发,上海上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拟认购不超过4500万股,上海复旦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拟认购不超过1500万股,预计增发后,上科科技和复旦控股将成为发行后第二和第三大股东,两个公司都主要从事投资与资产管理,在产业投资领域经验丰富。借助此次增发,公司不仅增加了运营资金、降低了财务费用;同时预计此后会借助复旦大学的资源优势(目前复旦大学在医学、IT等学科领域仍有较为丰厚的资产贮备),在资本整合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3、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8%、65%和57%,EPS分别为0.24、0.40和0.62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1、25和16倍。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软件行业对日出口景气度下滑风险;2)药品安全风险;3)园区建设及招标开展不达预期风险。

北大医药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增长18.92%;营业成本18.98亿元,同比增长19.60%;实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802万元,同比增长2.4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11.44亿元,同比增长7.5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元。

点评

1、公司药品产、销、研实力雄厚。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生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研制和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洛伐他汀生产基地和磺胺类药物生产基地。目前公司产品涵盖抗微生物类、心脑血管类、维生素类、镇痛抗炎类、消化系统类、精神障碍类、抗肿瘤类、免疫调节类、代血浆类等近20个大类,一百多个原料药和制剂品种。公司是通过国际认证最多的中国制药企业之一,全部产品均通过GMP认证,其中有近20个产品获得美国DMF注册号,12个产品通过FDA认证,7个产品获得欧洲COS证书,药品生产实力雄厚。同时公司宣布建设麻柳制造基地,整合销售流通业务,实现从前端中间体与原料药生产、到制剂药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整体议价能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获取更多市场机会。

2011年定向增发后,北京北医医药优质资产注入北大医药(000788),打通了制造与流通环节,实现从原有的医药制造业延伸至医药流通领域,构建了海、北京、武汉、重庆为核心辐射全国的销售流通平台。北大医药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多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厚的学术基础和资源,发挥方正医药研究院、北大医药国家级技术中心、北大医药重庆大新微生物药物研究中心三位一体的研发布局,实现从创新药物研发到产品工艺技术革新的产品创新全覆盖。公司在产品创新、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2、公司更名体现集团从药到医的产业布局思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占本公司总股本40.2%的股份,北大方正集团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控股母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大学。2013年5月,北大医学部与方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大医学部为方正集团开展医疗医药事业提供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术交流、医疗业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此前北大医学部旗下拥有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一院、三院、六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等八家附属医院(均为三甲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为了北大医学部第九家附属医院;方正集团旗下的医疗产业集团更名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西南合成更名为“北大医药”等等这些方面都显示了北大方正集团在医疗产业整合上的思路,即:逐步打造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综合型医院/专科医院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医药/医疗产业链。除了北京市内的三甲医院之外,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以收购湖南株洲恺德心血管医院(湖南省内唯一一家具有三级医院资质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为标志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布局。2014年2月27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宣布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创办北京大学心理医院(营利性医院);2014年3月初,与贵阳市政府达成的战略协议涉及30亿元,包括和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合作,同时参考北大国际医院的模式,将新建一家营利性医院,这些举措表面北大医疗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在医疗服务领域发力。

在年报中公司公布了未来的发展战略,除了打造医药产业链、推动资源整合之外,还计划依托股东资源、布局医疗服务业;特别是在医疗服务业领域,实现在医疗器械、医院等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公司股东自建及收购的医院将逐步与公司现有业务相结合,增强与公司现有医药业务的协同。北大医药作为方正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上市公司,未来依托集团医药资产整合逐步推进,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3、盈利预测及评级。只评估公司现有产品业务,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6%、22.2%和20.9%,EPS分别为0.16、0.20和0.2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64和53倍;虽然目前公司估值较高,但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药品安全风险;2)控股股东医疗服务行业布局进展低于预期风险。

安科生物

事件: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27.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87万元,同比增长21.54%;扣非后净利润8578万元,同比增长32.69%。每股收益0.38元。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每10股转增2股。预告14年一季度盈利1500万-1900万元,同比增长10.62%-40.12%。

生长激素、干扰素双双提速

公司主导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中药和化药。2013年生物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6.54%。干扰素销售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3.58个百分点至17.58%。医保报销和门诊药费比限制了长效干扰素的应用,普通干扰素近两年增速加快,公司干扰素增速连年提升。重组人生长激素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8.95个百分点至40.22%,毛利率与12年基本持平。公司通过开办合作门诊等方式加大生长激素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安苏萌的品牌形象,在生长激素市场整体扩容的背景下公司安苏萌的高增长还将持续。

余良卿继续维持高增长势头

2013年余良卿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净利润2891万元,在各块业务中增速继续保持第一。主导产品活血止痛膏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5.29%。以活血止痛膏为代表的外用贴膏剂基本上已完成了全国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包括商业连锁、代理招商、区域承包等多种模式并存的销售网络,工艺创新研发也取得进展,多项专利获得授权。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公司长效生长激素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完成临床等效性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年内有望获批。此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精子活体染色试剂盒获得生产批件,生长激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适应症、替诺福韦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4-2016年

分别为0.47元、0.61元、0.77元,对应当前价格的市盈率分别为34倍、26倍、21倍。我国生长激素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公司通过合作门诊开发地级医院市场效果显着,营销改革逐步释放了余良卿中药老字号的品牌潜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干扰素降价;新药获批的不确定性;活血止痛膏增速放缓

通策医疗

2014年4月28日,我们前往“通策医疗(600763)”,与公司管理层就口腔业务、生殖业务、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现将核心要点介绍如下

1、杭口一季度增长20%,昆口一季度实现1700多万,增长42%,净利润112万,其中平安路一季度实现收入300万,希望路每月有50万收入。宁口一季度增长47%,收入1317万,利润170万。诸暨分院刚开业一个季度收入250万,当期就实现盈利。沧州大幅增长50%,存量医院在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做的不错,今年都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原来采用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但是现在发现“郑口”模式更适合公司,即合作建设分院,未来将形成区域性成熟总院+分院模式;未来考虑会在浙江省每个县都开一家分院,最快的是上虞,后面还有绍兴、湖州、温岭等。

2、公司对该项业务的要求是不着急,目前主要希望其把所有的技术准备工作做好,放慢步伐。公司认为由于引进波恩,具有非常好的标准与管理体系,公司希望一定要做到国内最顶尖和最优秀的IVF中心,才开始考虑扩张和盈利。有很多地方生殖中心与公司谈合作,但是公司还是希望先把重庆和昆明两地做成中国区的样本医院后,总结经验再复制。接下来还需要进行人员培训、设备采购等工作。昆明方面:目前已经完成技术手册的汉化工作,并形成书面文件。4月初对护士和医生进行培训,全部根据波恩的资料和标准进行培训(含护士的每日护理工作流程系列),5月底还要到波恩总部进行深度培训与交流。设备安装:目前处于施工单位招标阶段,大概需要3个月装修时间,预计8月底可以完工,9月份申请,正常情况下审批过程需要2个月时间,计划年底可以试运营。

爱尔眼科

看好公司全国眼科龙头地位在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进一步巩固。公司目前正在搭建中心医院(省会医院)-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的三级连锁网络体系。公司目前拥有50家连锁眼科医院,目标在2020年覆盖大部分地级市,达到200家眼科医院,实现100亿元收入的目标。预计今年新开17-18家医院(大部分通过并购基金投资建设,暂不并表)。新建医院已开展大量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将以地市级为主。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实际上是在其他省份复制湖南市场的成功经验(目前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中已经覆盖了12个),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形成垄断性领先优势。国家鼓励“大病不出县”,中国80%的人口集中在地市级城市(含乡镇),理论上90%的患者将就近治疗。

民营医院第一股破产重组,医院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3月29日,民营医院第一股——恒康医疗的破产重组尘埃落定。

北京新里程 健康 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成为恒康破产重组的产业投资人,新里程的CEO林杨搏核林成为恒康医疗的董事长。这给持续低迷的医院并购市场,注入了一丝活力。

作为业内极具代表性的民营医院第一股,恒康在过去年7年里的跌宕起伏的命运,几乎是整个医院投资领域冷暖的风向标和缩影。

2014年始,资本一窝蜂挤进医疗行业,医院投资并购开始掀起了一轮高峰。

以一味藏药“独一味”起家的恒康医疗,初始年营业额只有2、3亿,通过上市公司这个融资利器,经过几次大手笔的医院收购案后,市值一度超过300亿。

在恒康市值到达顶峰后, 这一轮医院收购狂潮也随之达到巅峰。

2013年全年只有26家境内医院的并购发生,总金额21.5亿;到2016年,并购的医院数量已经上涨至108家,并购金额161亿;这种火热的态势在2017、2018年得到延续,这两年并购金额分别是149亿和144亿。

但医院投后运营难、巨额亏损、退出难等问题在此之后凸显。

以恒康医疗为代表的医院概念股开始急速滑落,除了恒康医疗因为大幅亏损和债务导致最后的崩盘外,多家涉足医院收购的上市公司都曾濒临退市的边缘。

就连华润医疗这样坐拥上百家医疗机构的国企,市值也只有最高峰时的一半。

试错之后,交了学费的上市公司、基金等,纷纷退出,医院并购市场开始变得谨慎。

普华永道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 健康 行业并购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显示:

2020年,境内医院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跌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2020年,境内医院的并购金额只有119亿,比2019年降低了44%。

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交易更是跌至冰点,除了为完成国企医院改制任务而进行的并购案,资本市场上几乎难觅综合性医院并购的案例。

在资本真金白银的狂轰滥炸之下,医疗从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新巨头此起彼伏,不断被创造。但医院并购的想象力,受种种因素影响,被按下了暂停键。

资本市场的动作,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投资医院,还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以前一天20个电话,现在两天一个。”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主任庄一强明显感觉到,投资人的热度消退。

在医院投资最疯狂的2016、2017年,投资人的想法都是——我要买个医院,你能一找吗?最好是10个亿的,最少不能低于两个亿,我们公司钱很多,规模太小,我们不要。

“从资金的规模、运营效率上来讲,确实应该收购一些大医院。”庄一强认为,资本一热,有些人就很浮躁,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这个行业是deep pocket——深口袋。有些口袋很浅,一伸手就能够到,很浅的东西就容易掉出来。有些口袋很深,在最深的地方,却有一块金子。

他告诉资本方,挖到金子的时间,最少是10年,但资方往往没有等待的耐心。

综合医院一度是被看好的标的,一度是医院并购的重点。

不同于专科医院小规模、小体基厅掘量的特点,综合医院一般体量比较大、可占据更高的优势资源,现金流稳定、业绩提升相对容易,投资并购一直保持着稳健又火热的态势。

无论是来自医疗相关行业的,例如药企、医疗器械公司;还是来自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的,例如房地产、 汽车 业伏州、甚至是珍珠养殖公司,这些公司一股脑地进入了医院收购这个快车道。

他们信心勃勃—— 社会 办医份额才占到整个市场的10%。大家满怀憧憬,认为可以占据国内市场的30%。

求大、求全,几乎成为疯狂的代名词。

以工程投资起家的神州长城,在2016年,宣布将“医疗 健康 产业”作为另一发展重点,中标了多个医疗PPP项目。在还没有陷入债务危机之前,这家公司怀揣着一个医疗梦——收购100家医院,打造一个医疗集团。

实际上,综合医院投资规模、管理难度远远大于专科医院,一个专科医院,就一个科。但一个综合医院,三十个科室,产品服务的差异性、对专家技术的要求,远高于专科医院。此外,盈利能力、可获得性和可复制性要比专科医院差得多。

在2018年之前,国家医保局还未成立,综合医院依靠医保维系医院运营的好日子仍在,医院概念股尚处于被资本市场追捧的黄金年代。

因此,入局者们在进行医院收购时,都疯狂加价,不惜代价,以逼退竞争对手。

恒康医疗曾经打算以近10亿的价格收购一家三甲医院,但因资金问题未能完成,这家医院最后被另一家医疗集团收入囊中时,收购价格几乎下降了一半。

后来,不少在前几年高价买入的医院,在医院收购潮退去之后,在2018年后面临打折甩卖。一位投资人向八点健闻透露,折扣率约在6-8折。

资本对于医院市场的想象,在2018年之后,遭遇迎头痛击。

2018年开始,在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医保控费的组合拳之下,民营医院内忧外患,内部的精耕细作、迭代升级需要时间,外部备受公立医院重重夹击。

医疗行业大而不强,是极度可怕的。

神州长城这种曾经试图分羹医疗市场的跨界企业,因经营不佳,被迫退市。

恒康也是一样,在举债收购后无力经营,在2018年和2019年亏损14亿和25亿,市值一度只有巅峰时的十分之一,又被此前收购医院时的欠下的巨额债务所压垮,最后落得个破产重组的结局。

其他一些激进的医院收购者,比如创新医疗、宜华 健康 、益佰制药的股价都在2017、2018年之后经历了腰斩甚至膝盖斩。

付出惨重代价的机构,它们都有类似的投资经历——在全国各地收购医院,无论专科或综合,大城市或县域。东西南北中都去,大小标的通吃,资源很难协同,管理半径太大,投后却无法跟上,导致最终资金告急。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八点健闻,尤其是一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医院,收购之后,却发现医保政策与理想有差距,预付的款项经常拿不回来,医院现金流周转捉襟见肘。

投资者踩过的坑五花八门。

一位投资者告诉八点健闻,2015年,从金融领域跨界医疗的他,花了2.4亿投过一家医院。当时根本不了解各个科室。医院还在粉刷墙面,装修了一年多,很快钱就被花完。“老股东把钱倒成了工程欠款,后来才发现这个工程是他亲戚搞的。”他最后倒贴2000万,给员工发工资。直至医院最后被一家基金公司收购。

医院是一个内部系统极为复杂、利益纠葛繁多的系统。

一位长期从事医院并购的投资人告诉八点健闻,在医院并购案里,对赌协议完成后,被收购医院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几乎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对赌期间,医院可以通过压缩人工成本、供应链利润、调整医保坏账等方式来完成业绩目标,等到对赌期完成之后,再来补偿员工和供应商。

恒康医疗收购的多家医院,在头三年对赌期内业绩漂亮,随即就出现巨额亏损。比如瓦房店三院在完成对赌协议的第二年大幅亏损了1.3亿。

一位医疗集团的负责人说,他现在对标的所在区域、规模和 历史 底蕴很挑剔。“宁愿买得贵一些,也不能去买位置不好或问题比较多的这种标的。”

从事医院收购和经营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冯庆明博士也告诉八点健闻,如今大型的集团在收购医院,更为慎重。“像北上广这种比较大的城市,几乎不用太考虑,医院只要可以,就可以要。单体一家医院大不大、小不小,区域协同力差很难发展。在武汉收入能有5个亿左右的医院,还有些竞争力。如果就一两个亿,几乎就不考虑了。”

一些打包收购的医院,如果挑选不了标的,关掉甚至是更好的选择。

民营医院的洗牌已经开始,还没有结束。

疫情之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增强。广东省加大建设高水平医院力度,第一批、第二批高水平医院总共50家医院,每一家医院获得3亿元的财政支持。而这50家医院全部是公立医院。

地方政府会有配套措施。东莞、惠州等地是1:1,省政府给三个亿,当地政府再给三个亿。深圳更为阔绰。深圳市人民医院被评上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医院,除了省政府的3亿元财政支持,深圳市政府也拨款9亿元,总共12个亿来发展,三年之内要花完。

公立医院的强势,无疑会极大挤压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

庄一强分析,未来这几年, 社会 办医的增量不会太大。相对于重资产投资的综合医院而言,轻而美的专科增量相对会更多。

医学界数据显示,2020年,专科医院并购的比例从2016年的38%上升到了89%。2012年 2015年,口腔与妇幼专科医院占据并购主角的位置;2016年整形美容医院为代表的医美行业是投资并购热点;2018年开始,眼科成为医院并购重点,在2020年整个专科并购中占到了75%。

定位二线以下城市的连锁肿瘤专科民营医院——海吉亚,在开始营运后3 9个月内达到月度收支平衡点,但行业平均水平一般为36个月左右。凭借自主知识产权陀螺刀设备、可快速复制扩张的业务等优势,2020年6月2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现在,可能很多机构觉得肿瘤放疗是一个好的市场,都来做。但海吉亚已经竖起了行业壁垒,后进者,如果没有强的执行力和这种进一步的创新能力,也许跑不出来。”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说。

在综合医院不被资本看好之下,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有医疗机构真是耐下性子,静下心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未来肯定还是能跑出来。

专科医院在做大、做强之后,也会收购综合医院作为它的武器。1月25日,民营医疗集团海吉亚发布公告称,欲收购华南一民营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99%股权,据悉,该三级医院或位于惠州,此前经营状况良好。

扎根武汉22年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是国内最顶尖的民营心脏病专科医院。在2013年,成立了一家综合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八点健闻,“单靠一个心脏专科,做成全国这么大规模的话,收入也就十几个亿。并且,伴随着心脏支架的集中采购以后,利润大幅被挤压。”

或许,资本也会有一个轮回。

但圈外资本短期很难再进入。庄一强把医疗资本分为两类,一种圈内资本,比如新里程、复星医疗等,在医疗服务领域深耕多年;一个是圈外资本,比如房地产、基金等等。圈内资本也分高度介入,中度介入和轻度介入。高度介入的,比如新里程,主要做医院投资这一业务。

“如果是轻度资本,可能会择情退出。剩下就是这种高度介入和中度介入的圈内资本,这个时候,他们真的有可能会抄底。”

谭卓曌丨撰稿

徐卓君 责编

通过上文关于民营医院概念股票一览表的相关信息,媒市股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媒市股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