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食情缘!手机版

美食情缘 > > 四合院:逆流1987何晓韩昊免费小说推荐_推荐完结小说四合院:逆流1987(何晓韩昊)

四合院:逆流1987何晓韩昊免费小说推荐_推荐完结小说四合院:逆流1987(何晓韩昊)

南沙群岛968 著

都市小说完结

南沙群岛968的《四合院:逆流1987》小说内容丰富。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1987年春,傻柱的儿子何晓,从香港带着父亲的遗愿和一身厨艺回到北京。与此同时,韩春明的儿子韩昊,已是潘家园小有名气的“古玩小爷”。 本该是世交的两人,却因父辈的复杂过往而彼此审视。何晓想重开“何家菜”,却遭遇地产商的恶意收购;韩昊想证明自己,却深陷古董造假迷局。 在四合院即将被推平的危机前,这对“宿命之敌”被迫联手。他们一个用厨艺打通人脉,一个靠鉴宝积累资本,在餐饮与古玩两大战场,与内外敌人周旋。 这是两个年轻人的逆袭传奇,也是一曲关于传承、信任与救赎的京城交响。看他们如何搅动京圈风云,在时代的浪潮中,写下属于他们的热血篇章!

主角:何晓,韩昊   更新:2025-11-03 03:46:5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晨光熹微中,何晓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他披衣起身,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只见韩昊站在门外,手里捧着那面唐代海兽葡萄镜,神色凝重。

“出事了。”

韩昊径首走进屋里,将铜镜往桌上一放,“昨晚我仔细研究这镜子,发现了个蹊跷。”

何晓揉了揉惺忪睡眼,给两人各倒了杯温水:“什么蹊跷?”

“你看这里。”

韩昊指向镜缘一处细微的修补痕迹,“我原本以为这是明代的修补,但昨晚用放大镜细看,发现修补的铜料底下,藏着东西。”

何晓凑近细看。

在修补处的边缘,隐约可见一道极细的缝隙。

若不是韩昊指出,根本无从察觉。

“这里面...”何晓若有所思。

“对,夹层。”

韩昊压低声音,“我怀疑,这里面藏着的,才是这面镜子真正的秘密。”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起身。

院子里,程浩带着两个穿着工商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对着闻声出来的阎埠贵指手画脚。

“阎老师,不是我不讲情面。”

程浩扬着手中的文件,“市里刚下了通知,要整顿私自改变房屋用途的行为。

何晓要是想在这儿开餐馆,必须先拿到全体住户的同意书,然后去工商局报备...”他故意拉长声音,目光扫过刚刚走出房门的何晓:“否则,就是违法经营。”

何晓面色不变:“程先生消息真灵通,我昨天才刚回来,您今天就带着文件上门了。”

程浩皮笑肉不笑:“职责所在嘛。

对了,忘记介绍,”他指向身后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这位是工商局的王科长,专门来了解情况的。”

王科长推了推眼镜,语气官腔:“何晓同志,根据规定,在住宅区开设餐饮场所,需要征得所有相邻权人的书面同意。

听说这院里还住着七八户人家?”

韩昊突然插话:“王科长,据我所知,这条规定是针对新建小区。

咱们这老西合院,本来就是商住两用的格局,早年间前院就是开着铺面的。”

王科长一愣,显然没料到有人这么了解政策。

程浩脸色一沉:“韩昊,这儿没你什么事!”

“怎么没我的事?”

韩昊慢悠悠地走到何晓身边,“我也是住户之一,我同意何晓开餐馆。”

场面一时僵持。

就在这时,许聪叼着油条从后院晃悠出来,看见这阵仗,眼睛一转:“开餐馆?

我倒是没意见,不过...”他故意顿了顿,“得看看何大厨的手艺配不配啊!”

这话看似打圆场,实则把难题抛给了何晓。

程浩立刻领会:“没错!

既然要开餐馆,总得让我们见识见识何家的手艺是不是还像当年那么地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何晓身上。

韩昊正要开口解围,何晓却微微一笑:“既然大家想尝尝,那我就露一手。

正好也请老邻居们聚聚,权当给我接风。”

他转向阎埠贵:“三大爷,麻烦您跟院里各家说一声,中午我请大家吃饭,就在院里摆桌。”

阎埠贵连连点头:“好,好!

我这就去通知!”

程浩没料到何晓答应得这么痛快,冷哼一声:“那我们可就等着品尝何大厨的手艺了!”

说完,带着人悻悻离去。

院子里重归平静后,韩昊皱眉看向何晓:“你何必接他这个茬?

明显是给你下套。”

何晓望着程浩离去的方向,目光深邃:“在香港做生意时我学到一件事——别人给你设的局,也可能是你的机会。”

他转身回屋,开始整理带来的行李。

韩昊跟了进来,看见他打开一个特制的樟木箱子,里面整齐摆放着各式厨刀和调料。

“你这是...”韩昊惊讶地看着那些他从未见过的瓶瓶罐罐。

“港式料理的秘密武器。”

何晓取出一把桑刀,刀刃在晨光中泛着寒光,“帮我个忙,去菜市场买些新鲜食材。”

他将一张清单和几张外汇券塞给韩昊:“按这个买,挑最好的。”

韩昊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以及何晓随手就拿出的外汇券,眼神微动:“看来你在香港混得不错。”

何晓手上动作不停:“餐饮这行,到哪里都是勤行。

香港节奏快,竞争激烈,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韩昊点点头,转身要走,又被何晓叫住。

“等等,”何晓从箱底取出一个信封,“再帮我找个可靠的金匠,要手艺好的老匠人。”

韩昊接过信封,摸了摸厚度,心中了然:“为了那面镜子?”

何晓点头:“夹层不能硬撬,否则会伤到里面的东西。

需要专业人士。”

“交给我。”

韩昊将信封小心收好,“潘家园那边我熟。”

上午十点,小院里己经热闹起来。

听说何晓要露一手何家菜,老邻居们早早地就聚了过来。

阎埠贵忙着张罗桌椅,几个老太太主动帮忙洗菜择菜,孩子们在院里追逐打闹,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弥漫在这座老西合院里。

何晓在院角临时搭起的灶台前忙碌着。

他换上了一身洁白的厨师服,动作行云流水,切配、调味、颠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优雅。

韩昊采购回来,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他站在院门口,一时有些恍惚——仿佛看见了二十年前,傻柱也是在这个位置,为院里人家操办红白喜事。

“东西买回来了?”

何晓转头看见他,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

韩昊晃了晃手中的菜篮:“按你的要求,最好的五花肉、活鱼、时蔬...还特意去稻香村买了点心。”

何晓检查着食材,满意地点头:“辛苦了。”

趁着众人忙碌,韩昊压低声音:“金匠找好了,下午就能过来。”

何晓眼神一闪:“好。”

中午十二点,三张八仙桌在院中拼成一长条,上面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金黄油亮的红烧肉、翠白相间的开水白菜、形态逼真的松鼠鳜鱼、浓香西溢的佛跳墙...每一道都是何家的拿手菜,却又在传统做法上融入了新的创意。

“这红烧肉...”一位老邻居尝了一口,惊讶地睁大眼睛,“怎么吃起来一点都不腻?

入口即化,还有股淡淡的茶香?”

何晓微笑解释:“用了香港学到的技巧,用普洱茶水焯过,去油解腻。”

阎埠贵夹了一筷子葱烧海参,连连称赞:“比当年傻柱做的还要地道!”

程浩也来了,坐在主桌,面色复杂地品尝着每一道菜。

他不得不承认,何晓的手艺确实精湛,甚至超过了许多北京城里有名的大厨。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融洽。

就在这时,许聪端着酒杯站起来:“何晓,你这手艺没得说!

我许聪第一个签字同意你开餐馆!”

有人带头,其他邻居也纷纷附和。

阎埠贵更是当场就找来了纸笔,张罗着让大家签字。

程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就在这时,院门被推开,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了。

韩春明站在门口,看着热闹的院落,神情恍惚。

他的目光掠过何晓的脸,明显一震。

“韩叔叔。”

何晓上前一步,恭敬地问好。

韩春明打量着何晓,眼神复杂:“像,真像你爸...”他的目光随后落在桌上的菜肴上,当看见那道精致的“牡丹鱼片”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道菜...”韩春明的声音有些颤抖,“是你爸教你的?”

何晓摇头:“这是我在香港自创的。

父亲的信里说,您最喜欢吃鱼,我就想着做一道别致的鱼肴。”

韩春明沉默良久,缓缓坐下,夹了一片鱼片放入口中。

他咀嚼得很慢,仿佛在品尝一段遥远的回忆。

整顿饭,韩春明再没说话,只是时不时地看一眼何晓,眼神中有怀念,有愧疚,还有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宴席散后,众人帮忙收拾妥当,院子里重归宁静。

韩昊这才得空告诉何晓:“金匠来了,在我屋里。”

西厢房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匠人正用特制的工具检查那面铜镜。

他戴着寸镜,神情专注。

“妙啊...”老匠人喃喃自语,“这手艺,是明代的‘嵌丝法’,现在几乎失传了。”

他小心翼翼地从工具箱中取出一套比头发丝还细的工具,开始在修补处轻轻拨动。

何晓和韩昊屏息凝神,生怕打扰。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只听极轻微的“咔哒”一声,镜缘的修补处竟然像一个小盒子般弹开了。

夹层里,不是预想中的珠宝,而是一张折叠得极小的绢布。

韩昊用镊子轻轻取出绢布,在桌上缓缓展开。

绢布上,是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书写的文字,还有一幅精密的示意图。

当看清上面的内容时,两人同时倒吸一口冷气。

“这是...”何晓的声音有些干涩。

“何家菜的完整菜谱,”韩昊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还有...何家老宅的密室构造图!”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喝令声:“工商局的!

有人举报这里无证经营,卫生不合格!

开门检查!”

何晓和韩昊对视一眼,同时看向桌上的绢布。

程浩的动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

而这张突然出现的菜谱和密室图,又将引出怎样一段被尘封的往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