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食情缘!手机版

美食情缘 > > 《灼日再临:伯符的重生诗篇》孙伯符周公瑾火爆新书_灼日再临:伯符的重生诗篇(孙伯符周公瑾)免费小说

《灼日再临:伯符的重生诗篇》孙伯符周公瑾火爆新书_灼日再临:伯符的重生诗篇(孙伯符周公瑾)免费小说

潇淅 著

穿越重生完结

《灼日再临:伯符的重生诗篇》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潇淅”的创作能力,可以将孙伯符周公瑾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灼日再临:伯符的重生诗篇》内容介绍:『忘川风华录背景』『策瑜友情向』 在忘川的平静岁月里,一场意外的时空涟漪,让江东小霸王孙伯符带着完整的记忆,重回到了那个与他挚友周公瑾一同策马扬鞭、共图霸业的烽火年代。 再度面对意气风发的周公瑾,以及他们共同麾下的江东子弟,孙伯符心中百感交集。往昔的兄弟情谊、并肩作战的热血岁月近在眼前,而他对未来命运的预知,却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他深知霸业路上的明枪暗箭与挚友的早逝之劫,守护江东与知己的强烈意愿,成为他此次重生最核心的执念。 孙伯符的言行开始出现细微变化:他在大胜之后会格外珍视与将士们(尤其是周公瑾) 的把酒言欢;会在军务之余,更频繁地与周公瑾纵论天下,仿佛急于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悟尽数相授;他会以更谨慎的战略眼光,提前布局,试图为江东避开那些已知的致命危机。 这些改变,瞒不过心思缜密、与他心意相通的周公瑾。

主角:孙伯符,周公瑾   更新:2025-10-07 16:52:2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孙伯符的“未雨绸缪”开始逐渐显现效果。

凭借对历史轨迹的预知,他巧妙地避开了几次原本会导致不小损失的小规模伏击,并且提前策反了敌方阵营中几个关键但此时尚不显眼的人物。

这些举措,使得江东军的推进速度比原本的历史更快,损失更小,孙伯符的威望也如日中天。

在众将眼中,主公愈发神机妙算,用兵如神。

唯有孙伯符自己知道,他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既定的命运掰手腕。

每一次“正确”的决策,都让他既感到庆幸,又充满不安。

他害怕改变太多会引发不可控的变数,又无法坐视曾经的遗憾再次发生。

这种谨慎与急切交织的矛盾,在他对待一个人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孙权,他的弟弟,未来的吴大帝。

此时的孙权,还是个半大少年,脸上带着稚气,眼神中己初露沉稳与睿智。

在原本的历史中,孙伯符对弟弟寄予厚望,但也因自己性格豪迈,对权弟的内敛和谨慎有时会感到些许“恨铁不成钢”的急躁。

但现在,重生的孙伯符看着年轻的弟弟,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看到了未来那个雄踞江东的君主,也看到了自己早逝后,弟弟独自扛起大局的艰难。

更看到了……那些在权力侵蚀下,或许会渐渐变淡的手足之情。

一日,孙权前来汇报粮草调度事宜,条理清晰,处置得当。

孙伯符听完,沉默了片刻,没有像往常那样给予鼓励或指出不足,而是突然问道:“权弟,你可知为将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孙权略一思索,恭敬答道:“勇猛善战,知人善任。”

“不对。”

孙伯符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最重要的是活着。

只有活着,才能守护你想守护的一切,才能实现你的抱负。

匹夫之勇,不过是逞一时之快。”

孙权怔住了,似乎不太理解兄长为何突然说这个。

一旁的周公瑾也抬起眼,若有所思地看向孙伯符。

孙伯符站起身,走到孙权面前,按住他尚且单薄的肩膀,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沉重:“记住,权弟。

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你的性命,比任何一场胜利、任何一座城池都重要。

遇事……多与公瑾商议,要信他,如同信我一般。”

这话语里的托付之意太过明显,不仅孙权感到错愕,连周公瑾的眉头也微微蹙起。

伯符这话,不像是对弟弟的教导,更像是一种……提前的安排。

孙权离开后,帐内只剩下孙伯符与周公瑾二人。

“伯符,”周公瑾开口,声音平静无波,“你对仲谋似乎格外严格了。”

孙伯符叹了口气,走到地图前,背对着周公瑾,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公瑾,乱世之中,容不得半点天真。

我希望他能更快地成长起来,能独当一面。”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所以,你近来诸多看似激进的安排,甚至对一些潜在风险近乎过度的防范,都是因为这个?”

周公瑾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力,“你在担心一个……‘意外’?”

孙伯符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被说中心事的慌乱,但很快被掩饰过去。

“身为统帅,虑敌从宽,未雨绸缪,不是理所应当吗?”

周公瑾没有反驳,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悉一切。

“伯符,我们是盟友,是知己。

你若心中有事,一人独扛,岂非见外?”

他走上前,与孙伯符并肩而立,一同看着那张描绘着江东宏图的地图,“这江东基业,是你我共同的心血。

无论有何艰难险阻,都当共同面对。

你若信我,便不该将所有压力都揽于己身。”

孙伯符的心被狠狠触动了一下。

他看着身边好友坚定而真诚的侧脸,几乎要将“重生”二字脱口而出。

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

不是不信任,而是他无法确定,说出这惊世骇俗的真相,会对公瑾、对眼前的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他害怕看到公瑾眼中出现怀疑或惊惧,更害怕这未知的变数会打乱他所有的计划。

“我自然信你。”

孙伯符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只是近来或许真是有些累了。

待此间战事稍定,你我好好松快一番,如何?”

他又一次选择了回避。

周公瑾心中暗叹,知道时机仍未成熟。

他不再逼迫,只是点了点头:“好。”

然而,命运的齿轮似乎并不愿意等待。

孙伯符竭力想要避开的那個“意外”,正以另一种方式,悄然逼近。

这一日,前方哨探传来紧急军情:一支数量可观的敌军,正试图绕过主力,偷袭一处看似不重要、实则囤积了大量新募粮草的后方城镇。

这个情报,并未出现在孙伯符前世的记忆里。

显然,由于他之前的行动改变了战场态势,敌人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这是一个未知的变数!

孙伯符盯着军报,脸色凝重。

按照原计划,他本应率主力继续向前推进,给予敌方压力。

但这支奇袭的敌军若置之不理,后方必将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动摇军心。

“我亲自带一支轻骑去拦截。”

孙伯符几乎立刻做出了决定。

他不能冒险,必须将任何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不可!”

周公瑾立刻反对,“主公乃一军之魂,岂可轻动,去应对一支偏师?

此事交由其他将领即可。”

“其他人我不放心!”

孙伯符语气坚决,“此地地形复杂,敌军意图不明,需临机决断。

我去最稳妥!”

他之所以坚持亲自前往,更深层的原因,是那种对“失控”的恐惧。

他害怕因为自己的重生带来的改变,会导致更多意想不到的危险,而他必须亲自去掌控局面,确保万无一失。

尤其是,这种后方安危,关乎整个江东的稳定,他绝不能容忍任何闪失。

周公瑾凝视着孙伯符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以及一丝连其本人都未察觉的焦虑,他明白再劝无用。

伯符一旦下定决心,便极难改变。

“既如此,”周公瑾沉声道,“我与你同去。”

“不行!”

孙伯符断然拒绝,“主力这里需要你坐镇!

你若也离开,军中无人主持大局!”

这是最合理的理由,但孙伯符心中还有一个不能言说的念头:他绝不能将公瑾带入任何计划外的风险之中。

前世的悲剧,绝不能再重演。

两人对视着,帐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最终,周公瑾妥协了。

他了解孙伯符的脾气,也知道军情紧急,不容拖延。

“好。

但你需答应我,务必小心,不可逞强。

我会派一队精锐护卫随你同行。”

周公瑾的语气带着不容反驳的坚持。

孙伯符看着好友眼中真切的担忧,心中一暖,点了点头:“放心,区区偏师,还难不倒我孙伯符!”

他披甲执枪,点齐兵马,很快便带着一队轻骑旋风般离开了大营。

周公瑾站在营门口,望着那绝尘而去的背影,心中的不安感却越来越强烈。

伯符近来的异常,加上这次看似合理却透着一股反常执拗的亲自出击,都让他感觉,似乎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

他转身回到帐中,立刻下令加强大营戒备,同时派出更多的斥候,不仅追踪孙伯符那一路的情况,也更严密地监控主力正面敌军的动向。

伯符,你究竟在隐瞒什么?

你又到底在惧怕什么?

周公瑾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着,节奏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紊乱。

他有一种预感,这次看似寻常的拦截行动,或许将会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而此刻,策马奔驰在路上的孙伯符,心中同样不平静。

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却吹不散他心头的阴霾。

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有些冲动,但他别无选择。

改变历史必然要付出代价,而他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只要能将他和公瑾,将江东,引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只是,他未曾料到,命运的暗流,远比他所想象的更加湍急和诡异。

在他选择改变的那一刻起,他所熟知的那个“未来”,就己经彻底消失了。

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战场,和一场真正考验他智慧与勇气的挑战。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