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食情缘!手机版

美食情缘 > 其它小说 > 青萍端木蕻良读后感

青萍端木蕻良读后感

未见远歌 著

其它小说连载

主角是张守义张明远的其它小说《青萍端木蕻良读后感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其它小作者“未见远歌”所主要讲述的是:民国二十六青萍渡的晨雾是被乌篷船的竹篙戳破天刚蒙蒙河面上的雾还浓得像化不开的棉张守义站在自家乌篷船的船竹篙往河底一带起一串细碎的泥他腰腹一使船身便顺着水纹往前桨叶划开河面沾着的露水落在舱板溅起星点湿他随手抹了把指尖触到的都是水乡清晨的鼻腔里满是河水的腥混着岸边稻田里飘来的稻穗香 —— 这是青萍渡人最熟悉的味像娘做的糙米寻却...

主角:张守义,张明远   更新:2025-09-30 15:45:1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二十六年,秋。

青萍渡的晨雾是被乌篷船的竹篙戳破的。

天刚蒙蒙亮,河面上的雾还浓得像化不开的棉絮,张守义站在自家乌篷船的船头,竹篙往河底一扎,带起一串细碎的泥泡。

他腰腹一使力,船身便顺着水纹往前滑,桨叶划开河面时,沾着的露水落在舱板上,溅起星点湿痕。

他随手抹了把脸,指尖触到的都是水乡清晨的凉,鼻腔里满是河水的腥气,混着岸边稻田里飘来的稻穗香 —— 这是青萍渡人最熟悉的味道,像娘做的糙米饭,寻常,却踏实。

“守义,等等俺!”

岸边传来王大爷的喊声,张守义把船往岸边靠了靠,见王大爷背着个布包,手里牵着六岁的孙女丫丫,正踩着青石板路往河边跑。

丫丫的小布鞋沾了露水,跑得跌跌撞撞,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红薯。

“大爷,您这是要去临州赶集?”

张守义伸手把王大爷拉上船,乌篷船晃了晃,丫丫吓得往爷爷怀里缩,张守义赶紧扶住船帮,“慢点儿,这雾天河水急。”

王大爷坐稳了,把布包放在脚边,摸了摸丫丫的头:“可不是嘛,家里的鸡蛋攒了一篮子,去临州换点盐回来,丫丫还等着腌菜呢。”

丫丫从爷爷怀里探出头,看着张守义手里的船桨,小声问:“张叔叔,河里有鱼吗?

俺想钓条鱼给爷爷吃。”

张守义笑了,露出两排结实的牙:“有,等叔叔送完你们,下午就去给你钓,钓条大的。”

船又往前划了会儿,晨雾渐渐薄了些,能看见岸边的芦苇荡。

芦苇长得比人还高,风一吹,叶子 “沙沙” 响,偶尔有几只水鸟从芦苇丛里飞出来,翅膀上沾着的水珠落在河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

张守义的目光扫过芦苇荡,心里盘算着:再过半个月,稻子就该割了,今年雨水足,收成应该比去年好,到时候卖了稻子,就能给明远添件新棉袄,他那件都洗得发白了。

正想着,远处传来一阵 “嘎吱嘎吱” 的声音,是李大爷推着独轮车来了,车上装着两筐青菜,要去码头卖。

张守义把船停在码头边,帮李大爷把青菜搬下来,李大爷擦了擦汗,说:“守义,你媳妇呢?

俺这老腰最近又疼了,想让秀莲给俺揉揉。”

“秀莲在老槐树下换药呢,” 张守义指了指码头那头的老槐树,“你去那儿找她,她今儿一早就在那儿了。”

李大爷点点头,推着独轮车往老槐树走,走了两步又回头:“对了,守义,俺昨儿听码头的人说,江面上有日军的汽艇,你撑船的时候注意点。”

张守义心里咯噔一下,随即又笑了:“大爷,您听他们瞎传,咱这青萍渡离临州还有几十里,鬼子要真来,官府不得先挡着?

再说,咱这河窄,汽艇进来都得卡壳。”

李大爷 “哎” 了一声,没再说什么,推着车走了。

张守义看着他的背影,手里的桨顿了顿,心里却有点不踏实。

他想起前几天去临州卖稻子,见着城门边贴了张告示,上面画着日军的汽艇,写着 “严防共匪”,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来,倒是有点慌。

“张叔叔,你怎么了?”

丫丫拉了拉他的衣角,张守义回过神,摸了摸她的头:“没咋,叔叔在想事儿呢。”

他把船往码头边再靠了靠,对王大爷说:“大爷,到码头了,您带着丫丫慢点走。”

王大爷谢过张守义,牵着丫丫往集市走。

丫丫走了几步,回头对张守义挥挥手:“张叔叔,别忘了给俺钓鱼!”

张守义笑着点头,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才转过身,准备去接下一波村民。

刚把船划到河中央,就看见林秀莲从老槐树下走过来。

她穿着一件蓝布衫,袖口挽到胳膊肘,露出细瘦却结实的手腕,手里提着竹篮,竹篮里摊开的草药散着淡苦的香。

她走到河边,对张守义喊:“守义,早饭我放舱里了,你记得吃。”

张守义把船划到岸边,林秀莲蹲下身,把竹篮递给他,篮子里有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碗咸菜。

“刚给李大爷换了药,他那腰还是老毛病,我给他敷了艾草,让他别干重活。”

林秀莲说着,眼尾扫到远处江面上的一点黑影,那黑影越来越近,是艘汽艇,船身上的太阳旗在晨雾里隐约能看见,她手里的竹篮捏紧了些,指节泛白,“守义,你看那是什么?”

张守义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心里一紧,那汽艇的速度很快,正往临州的方向开,离青萍渡还有段距离,但船尾激起的浪花,在晨雾里看得清清楚楚。

“是日军的汽艇吧,” 他声音低了些,“王大爷刚才也说了,码头的人都在传。”

林秀莲咬了咬嘴唇,把竹篮往他手里塞了塞:“你撑船的时候离远点,别靠太近,万一有啥事儿,赶紧回来。”

张守义点点头,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凉,还带着草药的味道。

“你也小心点,别在码头待太久,早点回家。”

林秀莲 “嗯” 了一声,看着张守义把船划走,才转过身,往村里走。

刚走没几步,就看见张明远背着书包从家里跑出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校服,书包带子有点松,跑起来一颠一颠的。

“娘,俺上学去了!”

“明远,等等!”

林秀莲叫住他,从口袋里摸出两个煮鸡蛋,塞进他的书包,“路上慢点,别跑太快,小心摔着。

还有,在学校别跟人打架,听老师的话。”

张明远点点头,接过鸡蛋,塞进书包夹层:“娘,俺知道了,俺放学后就回来帮你采药。”

他说完,又跑了起来,鞋底敲着青石板路,声音清脆,像撒在河面上的石子。

林秀莲看着儿子的背影,首到他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往家走。

家里的灶台还温着,锅里煮着粥,她掀开锅盖,粥香飘了出来,她盛了一碗,坐在门槛上喝着,心里却想着刚才那艘汽艇。

她想起小时候,娘跟她说,青萍渡是块宝地,河水绕着村子,芦苇荡护着村子,不管外面有啥乱子,这里都能安安稳稳的。

可现在,她却有点怕,怕这安稳,像晨雾一样,说散就散。

张明远跑了一会儿,就到了晓棠布庄。

布庄的门还没开,他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才往布庄的后门走。

苏晓棠正站在门后,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书,见他来,迅速把书塞进他的书包夹层,“这是《论持久战》,看完记得还回来,别让旁人看见,尤其是穿黄军装的。”

张明远点点头,把书包往怀里紧了紧,指尖触到书的封面,有点糙,却很有分量。

“苏姐,这书讲的是啥呀?”

苏晓棠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声音放低:“讲的是怎么打鬼子,怎么把鬼子赶出中国。

明远,你记住,咱中国人不能怕鬼子,只要咱们心齐,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她摸了摸张明远的头,“快走吧,再不走就迟到了。”

张明远 “嗯” 了一声,转身往临州中学走。

路上的人渐渐多了,有去赶集的村民,有推着车的小贩,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

大家嘴里聊的,大多是今年的收成,或是家里的琐事,偶尔有人提起日军的汽艇,也只是叹口气,没再多说。

张明远心里却想着苏晓棠的话,他摸了摸书包里的书,觉得心里有股热流在窜,像冬天里的炭火,暖烘烘的。

到了临州中学,校门口己经有不少学生了。

张明远走进校园,见老周正站在操场边,手里拿着一本《史记》,在给几个学生讲题。

老周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学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讲课的时候,不像别的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会讲很多故事,讲岳飞抗金,讲文天祥宁死不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

“明远,过来。”

老周看见他,招了招手。

张明远走过去,老周把他拉到身边,小声问:“苏晓棠给你的书,你拿到了吗?”

张明远点点头:“拿到了,苏姐让我看完还回去。”

老周 “嗯” 了一声,拍了拍他的肩:“那本书你要好好看,看完有不懂的,就来问我。

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良心,守住咱中国人的骨气。”

他顿了顿,又说:“今天上课,我会讲岳飞抗金,你好好听,会有收获的。”

上课铃响了,张明远走进教室,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的梧桐树叶子己经黄了,风一吹,叶子就往下落,落在窗台上,像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

他打开书包,摸出那本《论持久战》,小心翼翼地放在课本下面,心里想着老周的话,想着苏晓棠的话,觉得自己好像长大了,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周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史记》,却没翻页,只是看着台下的学生。

“今天咱们不讲史记,讲个旧故事 —— 岳飞抗金。”

他的声音不高,却很有力量,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激起涟漪。

“当年金兵南下,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岳飞带着岳家军,从河南打到湖北,从长江打到黄河,一句‘还我河山’,让多少金兵闻风丧胆。

他为什么能打赢?

因为他心里装着家国,装着百姓,他知道,他守的不只是大宋的疆土,还有咱中国人的尊严。”

老周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学生,最后落在张明远身上:“同学们,现在的中国,就像当年的大宋,有外敌入侵,有百姓受难。

但我相信,咱们中国人,从来就不是孬种。

不管是拿着枪的士兵,还是拿着笔的学生,不管是种庄稼的农民,还是做买卖的商人,只要咱们心里有家国,手里有骨气,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打不赢的仗。”

教室里很安静,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张明远看着老周,觉得他的眼睛里有光,像黑夜里的星星,亮得让人安心。

他摸了摸课本下面的《论持久战》,心里暗暗发誓:等他长大了,也要像岳飞那样,像老周那样,像苏晓棠那样,为国家,为百姓,出一份力。

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都站起来,老周却没走,他走到张明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明远,你跟我来一下。”

张明远跟着老周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边的梧桐树下面。

老周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递给张明远:“这是临州地下党的联络方式,如果你遇到危险,或者有重要的消息,就按纸条上的地址去找他们。

记住,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张明远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塞进书包夹层,指尖有点抖:“周老师,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老周点点头,又说:“你娘身体不好,你要多照顾她。

如果家里有啥困难,就跟我说,别自己扛着。”

他顿了顿,声音放低:“明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有骨气的孩子。

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为国家、为百姓做事的人。”

张明远看着老周,眼睛有点红,他用力点点头:“周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放学的时候,天己经有点暗了。

张明远背着书包,往青萍渡走。

路上的人比早上少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像是有什么急事。

他走到河边,见张守义正撑着船往回走,船上放着几条鱼,是给丫丫钓的。

“爹!”

张明远喊了一声,张守义看见他,把船划到岸边:“明远,放学了?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张明远跳上船,坐在舱板上:“挺好的,周老师给我们讲了岳飞抗金,还跟我说了很多道理。”

他摸了摸书包里的《论持久战》,想跟爹说,却又忍住了,他知道,爹是个老实人,怕他担心。

张守义把船划到河中央,看着远处的夕阳,夕阳把河面染成了金红色,像铺了一层金子。

“明远,你知道吗?

爹小时候,你爷爷也给我讲过岳飞的故事,他说,做人要像岳飞那样,有骨气,有担当。

爹没文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爹知道,咱中国人不能让人欺负,不能丢了咱的脸。”

张明远点点头:“爹,我知道,我会像岳飞那样,做个有骨气的人。”

船快到青萍渡的时候,天空突然传来 “嗡嗡” 的声响,比蜜蜂的声音粗重得多。

张守义抬头一看,是架侦察机,翅膀上的太阳旗看得清清楚楚,飞得很低,几乎要擦过远处的树梢。

村民们都停下手里的活,抬头看着,有人慌了神,“这是要干啥?

鬼子真要来了?”

张守义赶紧把船划到岸边,拉着张明远跳上岸,往家里跑。

林秀莲己经在家门口等着了,见他们回来,赶紧把他们拉进屋里,关上门,窗户也关得严严实实的。

“你们没事吧?

刚才那飞机飞得真低,吓死我了。”

张守义摇了摇头:“没事,就是架侦察机,估计是来看看的。”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慌得很,他走到窗边,偷偷掀开一条缝,看着外面的天空,侦察机己经飞走了,但他心里的不安,却像河里的水,越积越多。

林秀莲端来粥,放在桌上:“快吃饭吧,粥都快凉了。”

张守义坐下来,拿起馒头,却没胃口,他看着林秀莲,看着张明远,心里想着:不管怎么样,他都要保护好这个家,保护好青萍渡的乡亲们。

晚饭过后,张守义坐在院子里抽烟,烟袋锅子的火光在夜色里一闪一闪的。

林秀莲坐在他身边,手里缝着衣服,是给张明远做的新棉袄。

张明远在屋里看书,是那本《论持久战》,他看得很认真,偶尔会皱起眉头,像是在思考什么。

夜色渐深,青萍渡静了下来,只有河边的芦苇荡里,传来几声水鸟的叫声。

张守义看着屋里的灯光,看着身边的林秀莲,心里想着:希望这安稳的日子,能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他不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火,很快就会打破这宁静,把青萍渡的一切,都烧成灰烬。

但此刻,他能做的,只有守着这个家,守着这片刻的安稳,像守着河里的青萍,哪怕风再大,浪再急,也要牢牢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