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财经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投资者们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动态、公司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下面,跟着媒市股网的解答,为您分析“美的股权激励案例分析”的相关问题,希望本文给你一个正确的指引。

员工的股权激励方式有哪些?

员工的股权激励方式有哪些?

1、期股激励方案

期股激励就是公司和经营者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权,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经营者在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作出规定。有的企业是按一定比例再配给经营者或员工一定数量的期股。它的特点有较大的灵活性,规模可以大也可以小,通过延期兑现实现长期激励。这个方案的目的是股东让渡收益权和所有权,执行的期限和规模可以由企业自己定,由股东大会认可。该方案的缺点就是方案从设计到执行和评估容易出现内部化倾向,经营者长期收益风险很大,股权流动性差。目前国内不少国有控股企业和一些独资企业,将年薪制与期股计划结合起来,对经营者进行激励。

2、持股方案

就是通过公司奖励或参照股权当前市场价值向主要经营者出售的方式,使主要经营者即时地直接获得股权,同时规定主要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持有股票,不得出售。不论是经营者还普通员工持股计划都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安排,也可以作为一种福利计划来推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强调团队认同,在创业时所有员工都可以参与持股计划。广大员工的持股往往由预先成立的持股会或信托机构负责管理。该机构应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和交易功能,包括当员工离开公司,要以适当的价格买回公司的股份。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是一次性的一揽子安排,而非上市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更像一个福利计划。因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高成长性,资产和收益结构时常在变动,公司要根据收益变动a股份额度变动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华为公司的做法值得研究,它的计划的实质是将虚拟股份期权与员工持股结合进行。企业蛋糕年年增大,企业将个人业绩与股权激励结合起来,实现了员工股份非线性同比例的再分配,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这种方案执行起来较复杂,需要定期对企业资产和个人绩效做出评估。

3、股份期权或虚拟股票方案

期权激励就是公司给予经理人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权的权利,经理人到期可以行使或放弃这个权利,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经理人在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作出规定。以股票期权为蓝本,设计一个变通方案的股份期权或虚拟股票激励方案。一般来说只针对高管层及骨干层实施这样的计划: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以认股权证的方式给所有员工,科技型企业在初创阶段也会给全部员工以股份期权,与高管层有量的差别。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特定的契约条件,赋予经营者在一定时间按照某个约定价(一般一年资产收益为基准)购买公司一定份额公司股权的权利、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实施股份期权激励首先将公司的所有权划分为若干个虚拟股份,然后根据特定的契约条件,赋予经营者在一定时间按照某个约定价购买公司一定份额公司虚拟股权的权利。这种内部价格型的虚拟股票激励机制的优点就是在股票市场效率不高和股份异常波动时仍能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它的弱点是计算和管理起来稍微复杂一些,难点是在于对公司的虚拟股票的价值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估,它主要是靠专家意见来取代股票市场对股价的评判。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市场弱效率,有时甚至无效率、所以,有的专家建议绩效好的非上市公司暂缓上市,不上市也可以设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它的优势在于在企业高成长阶段最大限度用好企业的“内部因素”。

员工股权激励方法

员工股权激励方法

引导语: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休戚相关。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XX计划实施员工股权激励,与员工分享利益,共谋发展,使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并分享企业成长。

本股权激励方案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员工持股数额的分配,以期客观反映管理层和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同时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股权激励方案

(1)入职公司满三年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员工;

股权分配次数:1次

股权分配数量:2000股

股权成本价格:3.2元/股

股权分配时间:每月由综合管理部对符合条件的员工进行汇总登记。 股权兑现时间:锁定期2年,每年可申请兑现50%

(2)年终考核评级为A、B类的员工;

股权分配次数:每年1次

股权分配数量:

股权成本价格:3.2元/股

股权分配时间:每年4月份由综合管理部和财务部对在职员工作上年度考核结果汇总,5月份完成员工股权登记

股权兑现时间:锁定期半年,解锁期11月份

(3)其他经公司确定的股权激励对象

二、员工股权的行使

员工获得公司股权后需符合以下条件方可行使股权:

1、员工尚在公司就职,离职后所持有的所有股权做自动放弃处理;

2、遵守公司《员工手册》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无损害公司利益及形象的事件发生;

3、股权持有人因持有股权而获得的各种收益(包括分红及兑现收益),均需按国家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该项税款由公司代扣代缴。

拓展阅读

股权激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激励员工创造长期价值,吸引和保留关键技术人才,增强公司竞争实力。股权激励可以分为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经营者持股、管理层收购、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延期支付、账面价值增值权。

虚拟股权激励是在不用大幅度增加薪资福利的情况下,对公司核心员工的最佳激励方式。

虚拟股权:指XXXX及其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独资和控股公司对内名义上的股权,虚拟股权拥有者不是指公司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实际股东,虚拟股权的拥有者仅享有参与公司年终净利润的分配权,而不享受普通股股东的权益(如:表决权、分配权等),拥有者不具有股东资格。原则上此虚拟股权对内、对外均不得转让、赠与,不得继承。虚拟股权作为集团的激励措施,获得者不需出资购买。

虚拟股权激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股权形式的虚拟化。虚拟股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股权。公司为了很好地激励核心员工,在公司内部无偿地派发一定数量的虚拟股份给公司核心员工,其持有者可以按照虚拟股权的数量,按比例享受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

第二,股东权益的不完整性。虚拟股权的持有者只能享受到分红收益权,即按照持有虚拟股权的数量,按比例享受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权利,而不能享受普通股股东的权益(如表决权、分配权等),所以虚拟股权的持有者会更多地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利润的情况。

第三,与购买实有股权或股票不同,虚拟股权由公司无偿赠送或以奖励的方式发放给特定员工,不需员工出资。

作为股权激励的一种方式,虚拟股权激励既可以看作是物质激励,也可以看作是精神激励。

;

常见的股权激励方式都有哪些?都有哪些优缺点

股权激励我自己的划分主要分两大类,真实股权激励和虚拟股权激励。<br />真实股权激励是指在达到合约规定要求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持有公司真实存在的股权的激励计划:直接持有股权就是成为证券登记机构确认的公司股东;间接持有股权就是成为公司的法人股东的股东,或更多层的持股结构。就是说个人通过入股一个法人,而这个法人又持有公司股权。这个合同本身可以看作为一个附带行权条件的期权。<br />虚拟股权激励是指主要以股权为标的资产的,类似衍生品的激励计划。这类激励计划一般是以现金结算的,并不将股权实际交付。例如与长期股价挂钩的高管奖金。<br />其优劣势比较:<br />直接持股激励程度最强,时效最长。因为他们是拥有自主投票权的正式股东,真正成为了公司的所有者之一,他的努力可以很大程度上转变为自己的利益。但是劣势在于如果他不想继续干下去,甚至与公司实际控制人闹翻,那么会变为对自己很不利的反对者,而且只要他不出售自己的股权,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除非有任何事先约定。通常而言我们会建议制定制度,参与了激励但后来离职的人员应当将其股份以适当的价格退出。<br />对于被激励的高管,如果想要在此有所长远发展,直接持股无疑是最为适当的。<br />对于公司来说,直接持股需要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如果是非上市公司这一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如果是有限公司的法律结构,股东的进出通常需要股东会决策程序,非常繁琐。<br />间接持股激励程度较弱,时效一般。通常这种方法会约定被激励者有权单独减持其份额并单独分红(如果是公司架构下,无特别约定的话分红是全体股东所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可以通过适当的股权设置,以51%股权控制该法人,那么该法人下的全部股权的投票权仍然归属于实际控制人,对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没有稀释。<br />对于被激励者,这种激励收益可能差别不大,但是流动性不大,难以进行其他灵活方式(股权质押贷款等),走人的时候也几乎只能换成现金。<br />对公司来说,间接持股减去了频繁股权变动登记的麻烦。<br />虚拟股权激励较为赤裸裸,达到某个目标就可以拿钱(收银机音效),没有投票权。干活拿钱拿钱干活。

第76问:公司在不同时期做的股权激励有何不同

一、初创期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 2.7 年,在初创期,企业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在初创期,公司的管理,流程、制度建设,显得不是太重要。

此阶段,企业的核心大股东既是管理者也是大业务员,核心负责人往往身处一线,重心在企业的销售。核心负责人为企业拉业务,让企业产生现金流,负责给员工发工资,描绘企业发展愿景,以增加员工的信心。

在初创期,企业负责人主要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员工也最关心的是工资、奖金能否正常发放,这时候在企业中主要以工资、奖金为主,股权仅仅是很小的辅助作用。

在此阶段,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

1、核心大股东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以及感染力,能够通过动员增强员工的信心,比如马云,1999年,阿里在创业之初,就吸引员工一起入股,共同创业,并描绘企业的愿景,当时很多人认为马云是疯子,是忽悠,现在看来,马云带领创业团队,已经实现当初的梦想。

2、有的企业抓住历史机遇,能够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具备行业独角兽的潜质,并成功吸引投资人的投资,如滴滴、摩拜、饿了么这类企业,在这类企业中,因为有投资人的加入,员工相信企业的未来,此时企业虽还没有实现盈利,在给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时,往往以期权激励为主,将员工未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实现绑定。

所谓的期权,就是许诺给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同时为员工设定一定的考核条件,比如完成一定的业绩,工作满一定的时间,则该股权属于该员工,期权设定的关键点在于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否则期权对于员工没有实际意义。

3、传统的初创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盈利,并且离上市非常遥远,采用股权激励,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成长期(快速成长阶段)

在企业经历了原始积累的生存努力之后,企业终于活了下来,慢慢找到属于自身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人员快速增长。企业进入到了成长期。此时企业可能有较好的盈利,员工看到企业有未来,有了参与企业分红的需要。

成长期的股权激励方案有以下三种选择:

1、干股激励

所谓的干股激励,就是员工不用出资还能分享企业的红利,用干股激励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

干股激励的好处在于不增加员工的负担,还能让员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好处,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赢。

2、期股激励

因为此时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增加,可以采取在不增加员工太多经济压力的情况下,采取期股分红的形式。

所谓的期股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按揭买房,即授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员工先行享受到入股的分红,在员工得到分红款之后,再用分红款去偿还购买股份时应付的款项,这种按揭入股的方式,可以调动员工入股的积极性。

3、掏钱买股

这是老板非常乐意看到的,也是老板认为最理想的做法,具体做法是:让员工一次性掏钱买股,员工越愿意掏钱入股,说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越足,正好印证钱在哪,心在哪,在我们辅导的企业中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是挺多的。

在员工入股之后,要强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注意企业的管理要实现流程化、规范化,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品牌化,保证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盈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老板不再在一线亲自作战。

三、成熟期

员工入股有更大增值回报,有的企业已经上市,有的企业在谋求上市,有的企业虽然不上市,但愿意和员工分享企业红利。

成熟期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根据上市与否,进行分析:

1、企业上市

在当下的中国,上市的企业获得较大的回报可能性非常大,员工获得上市公司的股权,在符合解禁条件之后,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可以获得较高的溢价,实现套现盈利。

2、企业不上市

①员工获得公司的股份,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实现盈利,最典型的如华为采用的虚拟股方案,现在华为有 8 万多名员工持有华为的股份,这也是华为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也辅导不少企业采取这样的方案。

②店面制,在企业中,将股份划分在单个店面,实现员工和店面的共同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喜家德虾仁水饺的358扩张模型,通过店长入股,店长的年收入达到上千万。

③事业部制,有的公司采取事业部制,如我之前分享的案例《一家装饰公司,如何通过事业合伙人机制年营业额突破4亿?》(☜点击查看)。

随着现在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创业经济的发展,公司组织形式在变化,更多的公司采用事业合伙人制,越来越多的公司让更愿意承担风险,有创新精神,有更大梦想的员工组建成立事业部,在市场中锻炼他们,让他们也成长为有企业家特质的人群。

四、衰退期

人有生老病死,企业的发展亦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四个因素导致企业衰退期的出现:

1、企业家本人的生命周期,如现在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已经宣布退休,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已经七十多岁,李嘉诚先生也已 90 高龄,宣布退休;企业家的生命周期出现,会影响企业的生命周期。

2、企业正常的发展周期,会出现衰退,前文已有论述,不再重复。

3、行业的周期,如传统的手机已被智能手机代替,未来电动汽车会代替传统的燃油汽车。行业出现衰退时,企业自身也会受到影响。

4、资本周期,在不同的时期国家出于战略发展需要,会扶持不同的产业,如当下的中国在扶持生物科技、云技术、大数据、高端制造,这样的行业就会获得快速发展。相应的,当国家战略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时,这些企业难免会衰退,如污染严重的煤炭企业,传统的化工企业,造纸企业等。

当企业出现衰退时,要找到不同的衰退原因进行不同的股权激励设计,如企业家的生命周期原因,则要提前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提前进行布局,并做好相应的股权激励,当行业周期或者国家的资本周期出现时,要进行提前的股权投资,将资金投给更有代表未来发展的行业,取得未来的竞争优势,如当年孙正义将资金投资于马云,就是成功的代表。

企业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股权激励策略,并抓住股权激励中的关键点,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股权激励方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更容易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方案。

就是经邦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的电器这支股票怎么样呀,我是三十三元进的,不会被套牢吧,什么时候能逃出来呀

到2010年,美的要把市值做到1000亿,长期走牛。送你一篇分析美的文章,仔细读,看完你就不会被33买的而急着逃了,波段操作吧

何享健操盘美的白电市值王

2007年06月20日 15:36 《新财富》

作者: 孔鹏

美的电器( 30.40,-0.32,-1.04%)的转变,反映出中国家族控股企业的创富模式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股改前,由于制度原因,何享健家族无法获得对上市公司合法而稳定的控制权,因此,选择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且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淡化上市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

2005年中期开始的股改为何享健家族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合法控制地位提供了契机,从而使其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紧密挂钩,并进而推动了美的电器市值管理策略的实施。数据显示,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的股价上涨了768%,而同为白电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力电器( 34.90,0.00,0.00%)和青岛海尔( 16.00,0.15,0.95%)同期涨幅分别为393.74%和307.22%。2005年末,美的的市盈率仅为10.17倍,比青岛海尔的13.28倍和格力电器的13.23倍远为逊色;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其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远远超过格力的33.54倍。

研究发现,由于短期市值管理目标不尽合理,可能会给美的电器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在管理层主要为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丰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较高的短期市值目标,管理层很可能会实施风险性较高、可持续性不强的营销策略,不利于美的电器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还增加了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在白电市场竞争激烈、其产品并不强势的背景下,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我们认为,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不应追求成长溢价而应追求品牌溢价,不宜制定过细的短期市值管理目标。国际研究和实证经验说明,美的电器可以按线性关系设计业绩目标与管理层薪酬,从而促成企业长短期利益的一致。 本刊主笔 孔鹏/文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93年11月12日,也就是美的电器(000527)上市的首日以收盘价19.85元买入该股股票,并一直持有到2005年底,则该股的复权收盘价为36.48元,市值在12年间仅仅增长45.6%,而同期上证综指从865.97点上涨到1161.06点,涨幅为34.08%,该投资者只不过略微跑赢大盘。但是,如果该投资者从2006年初以收盘价买入美的电器并持有到2007年4月30日,则市值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长768%,而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为231%(图1)。两个时期投资收益率巨大差异的背后,是美的电器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家族“市值管理”战略的实施。

美的电器在集团内部

地位从“活雷锋”变“白电旗舰”

股改完成后,何享健对美的电器在整个集团中的地位和定位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股改前,美的电器更大程度上是“反哺”美的集团其他业务的融资平台;股改后,何享健大幅增持美的电器达到绝对控股,又将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冰箱、营销公司等资产注入,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意愿非常明显。

股改前:

利用关联交易加强控制上市公司,反哺美的集团

2002年4月17日,美的电器分别与顺德市现代实业及顺德市金科电器签订了《OEM框架协议》,委托两公司生产加工“美的”品牌电饭煲、厨具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同时美的电器还与东泽电器签署协议,公司部分终端产品通过东泽电器经销,而上述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皆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

在实施上述关联交易之后,2002年美的电器电饭煲产品毛利率迅速从2001年时的31.91%降为8.94%,公司控股的广东美的电饭煲制造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也迅速从2662万元下降至150.5万元。

2003年9月,美的电器斥资6500万元,整合金科电器下面的风扇业务,并把美的风扇业务迁至中山;2004年6月,“美的电器”又以1788.75万元收购现代实业,整合其电饭煲业务;2004年10月,美的电器再次出资5200万元“收编”了金科电器,将之融入美的厨具公司。数据显示,当美的电器与上述3家公司关联交易额大幅减少之后,在产品降价、原材料全面涨价的情况下,美的电器的电饭煲产品毛利率又回升至21.57%。

在小家电业务逐渐培养成熟之后,2005年5月20日,美的电器将主营小家电业务的下属子公司日电集团85%的股权以24886.9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美的集团,该项转让的价格公允性曾受到市场广泛质疑(表1)。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实施多元化扩张,淡化上市公司地位。2004年,美的集团先后并购了荣事达和华凌集团(00382. HK);2004年5月,美的集团通过收购股权成为国内最大的通风机制造商上风高科(000967)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8月,由何享健的女婿张建和、女儿何倩兴控股的新的集团收购了主营电真空器件、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的旭光股份( 6.89,-0.77,-10.05%)(600353)。华凌集团主营空调、冰箱,跟美的电器存在同业竞争,而荣事达主营的冰箱、洗衣机业务也同属白电行业,因此,美的集团的做法使美的电器在集团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此外,美的集团四面出击,投资1亿多元在长沙、昆明发展客车产业,单在三湘客车上就计划投资15亿元;成立了房地产事业部,进军房地产行业。不过,这些投资并有收到满意的效果。2005年后期,何享健又重申要坚持家电主业,集团多元化将围绕制冷和日用电器等产业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何氏家族对创富模式选择的困惑。

股改后:

增持以达绝对控股,并注入相关资产

2005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由于美的集团对美的电器的实际控制比例只有30%,如果按照10股送3股的常规对价比例进行股改,全流通后何氏家族有可能丧失控股地位。经过精心设计,2006年2月美的电器宣布了股改方案:第一,每10股流通股获送1股以及5元现金;第二,如果美的电器2006年度相对于2004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30%,或者美的电器2007年度相对于2006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10%,美的集团将放弃当年的分红,归除开联实业(何氏家族控股企业)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有;第三,美的集团承诺在对价支付完成后的6个月内,增持不少于2亿元美的电器股份。而在此之前,美的集团已分别与顺德市有利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钱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宁波银盛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计划受让该四家公司所持有的美的电器非流通股股份合计2174.64万股。

2006年3月10日至2006年5月19日间,美的集团通过二级市场,总计使用资金10.8亿元,共增持了美的电器148660970股,占总股本的23.58%,平均买入成本为每股7.26元。何氏家族持股比例由2005年末的合计30.8%增加到50.99%。

与此同时,2006年4月25日,美的电器董事、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其中设置了包括“金色降落伞”在内的一系列反收购条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从全流通后H股和A股对家电股票的估值比较来说,华菱集团等港股对美的集团的吸引力在下降,美的集团有动力将资产注入A股上市公司享受流通溢价。2006年11月底,美的电器完成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合肥荣事达冰箱、合肥荣事达美的电器营销公司的资产注入,达到50%控股比例,确立了上市公司作为白电业务平台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电器也改变了分配风格。财报资料显示,股改后美的电器主要财务指标有了明显改善(表2)。根据股改承诺,美的电器自2006年起把每年盈利的40%现金分红,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估值预期。更重要的是,2007年3月,美的电器董事会一改多年来派息多而送股和转增公积金少的分配风格,决议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息3.5元。这样,连同计划中向高盛和管理层激励定向增发的股份,美的电器总股本将扩至14.12亿股,股票流动性显著增强,有利于估值水平优化。

何氏家族财富与

上市公司市值高度相关

股改完成后,何氏家族所持股份获得法律上的确认,意味着其利益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乃至市值密切相关。因此提升股价、增加个人财富,成为美的电器实施市值管理策略的根本动因。

美的电器“红帽子”的身份是长期困扰何氏家族最大的“隐忧”。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北镇人集资5000元创办一家生产塑料瓶盖的小厂,这就是美的前身。上世纪80年代美的进入家电业,1992年实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由于当时上市法规的限制,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背景的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担任,持股52.5%,而何享健等创业者只持有22.5%的内部职工股。

从1999年开始,美的管理层逐步从北滘镇政府手中收购美的电器股权,并开创了国内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先河。1999年6月,何享健间接持股60%、以何享健之子何剑峰为法人代表的顺德开联实业从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手中收购了3432万股法人股,成为美的电器第二大股东,占股7.98%(目前为4.13%);2000年4月,公司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壳公司—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前身),由法定代表人何享健间接持股55%,该公司分两次协议收购北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电器法人股,占总股本22.19%,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是,美的电器的MBO一直面临着法律风险。首先,在其实施MBO之时,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尚未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工作进行规范,而2000年中期国务院紧急叫停国有企业MBO以后,对已实施MBO的企业法律界定不明。比如美的集团第一次受让股权价格为每股2.95元,第二次受让股权价格为每股3元,均低于美的电器每股净资产4.07元,不符合此后出台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规定。其次,实施MBO时,何享健等管理层的资金并不充裕,因此采取了变通的实施方法:股权收购款的10%以现金方式缴纳首期,其余90%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在股权收购协议签署后,美的集团立即将该股权全部质押给当地信用社,获得贷款3.2亿元,用于支付其余股权款。也就是说,美的电器大部分MBO收购资金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获得的,而根据《贷款通则》等规定,借款人不得将贷款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据媒体报道,2004年审计署还专门针对美的MBO过程进行了审计。因此,何氏家族获得的股权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MBO后美的电器的业绩不但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01年美的电器净利润同比下降11.68%,净资产收益率也从2000年的14.7%下降到2001年的12.01%。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自1999年起连续4年采取派现的分配方式。显然,派现而非送股的方式无法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也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为大股东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便利。

在股权控制并不稳定的情况下,何氏家族通过上述关联交易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也就顺理成章了。但这些做法降低了美的电器的利润率和市场价值。数据表明,美的电器的市盈率水平一直较格力、海尔低20%左右。

因此,对何氏家族来说,股改不仅使所持股份获得流通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支付对价,其所持股份在法律上获得明确认可。进而,其作为股东的利益、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前所未有地一致,这种一致性成为何氏家族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最大推动力。在2007年2月5日美的电器组织的首次分析师见面会上,何享健针对资本运作的总体规划明确表态:美的电器将是美的集团最主要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白色大家电将全部整合到美的电器,美的电器市值增长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取向。

激进推行市值管理战略

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做大公司市值,除了注入相关的白电资产外,何氏家族还采取了管理层激励、优化资产结构、引入高盛、积极改善投资者关系等一系列措施。数据表明,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取得了明显效果,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30日,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股价涨幅达768%,是格力电器同期涨幅的约2倍、青岛海尔的2.5倍;而何氏家族的财富更暴涨至66.23亿元,较其在2006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18亿元的财富值增加了368%。

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

2006年11月14日,美的电器公布股权激励草案,授予高管5000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7.93%,行权价10.8元。行权条件和方法是:如果美的电器20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不小于15%,而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小于12%,则授权日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初行权20%,授权日第三年也就是2009年初行权40%;授权日第四年也就是2010年初行权40%。股权激励的对象完全是职业经理人,并不包括何氏家族成员。

利用资产重组优化业务结构,

令盈利与估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06年11月底,美的集团向美的电器注入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合肥荣事达冰箱、合肥荣事达美的电器营销公司的股权资产,提升了美的电器的盈利水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由于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冰箱和洗衣机行业正处于恢复性增长的景气高峰期。荣事达拥有年产120万台冰箱、60万台全自动洗衣机和70万台双桶洗衣机的产能,而且开始发展高端的美的品牌冰洗产品,加上同处顺德的科龙电器前两年失势让出部分冰箱市场,美的电器的冰洗业务有良好的市场机会。美的集团将处于良好上升通道的冰洗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拓展了美的电器的盈利空间。财务数据表明,所注入资产2006年1-7月的利润率为2.75%,高于美的电器2006年中期的2.6%;净资产收益率为19.91%,远高于美的电器的9.78%(表3)。

引入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

2006年11月21日,美的电器宣布已与高盛全资子公司GS Capital Partners Aurum Holdings签署《定向发行协议》,拟对其按9.48元每股现金定向增发7560万股,锁定期三年。

从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美的电器负债率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新购的荣事达冰洗业务负债率也高达86%,造成公司整体负债水平攀升。引入高盛后,美的电器获得募集资金7.166亿元,如果以所募资金的27.9%偿还短期借款,可降低负债率1.8个百分点,并减少利息支出1223万元;如果以所募资金的72.1%完全偿还有息票据负债,可减少利息支出3163万元,并降低负债率4.6个百分点,可大大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更明显的后果是,高盛的入股提升了机构投资者对美的电器投资价值的认可度。在高盛宣布入股后,QFII对美的电器大举增仓。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末,美的电器已成为QFII第一重仓股,在其前十大非限售股股东中,6家QFII持股市值合计20.09亿元。除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外,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耶鲁大学、高盛公司、富通银行等均出现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

改善投资者关系

2006年之前,美的电器一直难以进入机构投资者视线,这跟管理层与流通股东沟通不够顺畅不无关系。自2005年起,何享健一改以往的低调风格,多次宣扬美的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尤其是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宏伟蓝图,传递出十分明显的希望得到各界认可的信号。

2007年2月5日,美的电器组织了首次分析师见面会。董事局主席何享健、董事局副主席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副总裁压缩机事业部总经理蔡其武、董事中央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张权、家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来、董事栗建伟、董事黄晓明以及财务总监赵军悉数到齐。2007年3月,美的电器还公布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和自查报告。

分析结果显示,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的股价上涨了768%,而同为白电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同期涨幅分别为393.74%和307.22%。2005年末,美的电器的市盈率仅为10.17倍,比海尔的13.28倍和格力的13.23倍远为逊色;而2006年末格力的市盈率已经达到19.57倍,已超过了格力的18.76倍,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美的的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远远超过格力的33.54倍,而与具有整体上市概念的青岛海尔的57.1倍接近(图2)。

2007年5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成分指数调整,美的电器自2007年5月28日起被调入成本股样本,这是美的电器自2001年被剔除出成分股后的重新回归,也使其成为第一家被剔除后又被重新纳入成分股的公司。根据《新财富》500富人榜,截至2006年底,何享健家族以财富18亿元排名第199位,而截至2007年4月30日,何氏家族的持股市值已暴涨至66.23亿元,可列500富人榜第31位。

短期市值管理目标过高,

难符长期发展利益

何氏家族对美的电器的市值目标有短期化迹象,而制定的短期净利润目标高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可能会对其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美的集团增持美的电器过程中,从开始买入当日的开盘价6元上涨到买入结束日的收盘价9.3元,共耗资10.8亿元。据有关报道,这大大超出了何享健原计划的5亿元。因此,美的电器的股价快速上涨将有助于美的集团尽快摆脱成本区。其次,白色家电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注册企业数量与市场活跃品牌持续减少,强势企业并购整合弱势企业的趋势日益明显。何享健曾表示,美的电器作为集团的资本平台,今后不但将陆续整合集团业务,还将加强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无疑尽快做大市值,有利于美的电器低成本并购和扩张。最重要的是,从市值管理战略的具体目标—管理层激励计划所制定的业绩指标来看,美的电器针对资本市场最关注的两项指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作出了远超过竞争对手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限定:2006、2007年净利润增长达到15%,而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目标仅为10%;2006、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2%,青岛海尔的目标仅为8%,格力电器并未作出限定(表4)。

管理层实现短期目标的愿望较强

美的电器股权激励的对象共有19人,全部为何氏家族之外的职业经理人。总裁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电器,2005年8月起担任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和总裁职务;其余激励对象也大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加盟美的。从美的电器所宣扬的企业文化来看,其最看重的是“开放和多元”,这有利于促进家族企业内部的协调运营,灵活地把握商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稳健性偏弱、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心态较重的缺陷。

2006年报显示,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仅为626万元,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报酬总额为200万元,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350万元。另一方面,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美的电器三年内将授出5000万股期权,按照2007年4月30日美的收盘价37.28元计算,总价值18.64亿元。在行权价格仅为10.80元的情况下,确保完成目标净利润增长率对管理层的意义不言而喻。

短期净利润目标压力较重,实施策略隐含风险

美的电器制定的短期净利润目标高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这可能会对其长期发展战略产生不利影响。首先,美的电器的产品竞争力一直略显不足,过高的短期净利润目标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产品结构分析,其主要产品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家用空调压缩机业务,2006年底又注入了荣事达的冰箱和洗衣机50%的股权,其中,家用空调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0%,占销售利润的65%,是最核心的业务。但是,无论在销售收入还是单台利润率方面,其家用空调业务都逊于格力而居行业第二位。根据公司公告及中华商务网统计,在2006年家用空调市场,美的电器实现销售收入106.81亿元,占内销市场份额约20.4%,而格力实现178.56亿元,占25.2%;美的电器2006年空调销售平均单台价格为1679元,而格力为2201元,比其高出30%。

更重要的是,格力电器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有雄厚的技术积累。而美的电器主要通过合资的方式购买核心技术,虽然注重产品开发,但缺乏深厚的技术积累,在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投入相对较少,比如虽然美的电器和东芝合作在压缩机领域获得不错的盈利,但是商标协议、专利协议等限制了美的电器对研发的投入和人才的积累。短期过高的市值管理目标很有可能会削弱管理层对产品品质方面的关注,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积累力度不足,美的电器管理费用率较低并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美的电器近年来一直采用以增加投入和产能带动盈利增长的业务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较差。公司的家用空调业务已在国内顺德、芜湖、武汉三地四厂形成了1300万台的产能布局,2006年新增了林港工业园100万台OEM的空调产能,商用空调已形成30亿元的年产值,压缩机合资公司具备约1200万台的产能。假设美的电器2006年仅为2.5%的销售净利润率在2007年、2008年保持不变,要想满足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的股权激励条件,就必须使2007年和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不低于231.6亿元和266.3亿元。根据年报,2007年度,公司计划用于家用空调的新增产能资金投入为2-3亿元,用于冰洗业务的资金投入为3-4亿元。但是,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技术与资金壁垒较低,产能增长过速,空调、冰箱、冷柜及洗衣机等产品均供给过剩,生产与经销环节库存积压持续高位。中华商务网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空调总产量5479万台,同比增长3.4%;总销量5334万台,同比微增1.9%,但年末行业库存1082万台,创历史新高。在核心技术缺失、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美的电器试图通过扩大产能,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做法,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与此相应,市场监测机构公布的销售量数据与公司财报显示,美的电器的空调业务产品毛利率一直呈明显的下滑态势,趋于向行业平均水平接近(表5)。

最后,美的电器尚难摆脱家电行业普遍的降价盈利模式,美的管理层要实现销售收入增长从而完成利润目标,仍然不得不采取价格战的方法争取市场份额。2007年第一季度,美的电器空调销量同比增长53%,但均价下降19%;压缩机销量同比减少11%,均价亦有11%的降幅。相比而言,格力电器基于技术、质量管理为基础的竞争能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较高的品质得到用户认同,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能保持较高的产品盈利能力。格力电器2007年第一季度空调销量同比增长53%,而均价也提升了4%。

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中国白色家电行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前期,美的电器要想成为真正的行业龙头,不应在利润率水平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总额增长,只有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高端产品比重、从而提升价格水平才是提高利润的正确途径,而美的电器过高的短期盈利目标与之背道而驰。

高净资产收益率目标或将伤及产业链

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前的2005年和2004年,美的电器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2.48%和12.24%,而在方案制定的2006年达到了14.51%。美的电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通过对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的电器的做法带有一定风险性。

杜邦分析法表明,格力电器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比美的电器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在二者总资产收益率相近的情况下(2006年分别为3.93%和4.06%),格力电器的权益乘数为5,而美的电器为2.78,这是格力电器净资产收益率高于美的电器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权益乘数较高的企业,其支付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相对较低,但是详细分析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的资产债务结构就可以发现,格力电器的支付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强于美的电器。

首先,格力电器的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比格力电器略低,但应收票据占总资产的比例远高于美的电器。由于应收票据都是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支付能力,因此格力电器的支付能力实际上远强于美的电器。其次,格力电器从上游获得的商业信用(包括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2.78%,而美的电器为48.60%,格力电器从下游获得的商业信用(预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0.07%,而美的电器为2.67%。二者合计格力电器获得的商业信用为72.85%,而美的电器为51.27%。格力电器获得的商业信用构成其非常重要的现金来源。不仅如此,格力电器净营运资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0.40%,而美的电器为1.26%,说明格力电器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不需要自己增加运营现金投入,甚至还能产生现金。由于美的电器的营业利润率只有3.24%,如不改变现有的资产运营效率,增加收入产生的利润将被运营资金增加所吞噬,而且还必须增加现金投入才能维持收入的增长(表6)。

我们发现,从2006年起,美的电器也有效仿格力,增加占用产业链资金的迹象。《新财富》曾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销售收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流动资产这两个指标来分析家电零售商对资金占用的能力(参见本刊2005年9月号《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因为家电生产企业还存在着大量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也就是说,它们在占用其他企业资金的同时也在被供应商和经销商占用资金,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综合衡量家电生产企业占用资金能力的指标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销售收入更为科学。数据表明,2005年,美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销售收入仅为21.96%,而2006年上升到31.68%,即使用后者计算,(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销售收入也从13.63%提升到19.11%。

但是,格力电器之所以能够占用上下游资金,主要是倚仗产品的强势地位、坚持内销业务先收全额货款再发货的结算方式,而美的电器对下游经销商的控制力不如格力,因此预收账款比例并不高,2006年比2005年还有大幅下

格力、美的、海尔半年报比较:相比大小股东外资,大户态度很关键

格力、美的、海尔半年报相继披露,过去几个月股价走势也从一定程度上得到解释,比较1季报和半年报有关公开信息,制作了一张基本面比较表格,并简要分析关键数据,供有缘者拍砖:

报表业绩和分红是中小股东最为关注的直观指标,从半年报看,格力、美的、海尔分别如下:

格力:每股收益1.06元,营收706.02亿,同比下滑28.21%,季度环比增长137.7%;净利润63.62亿,同比下降53.73%,季度环比增长208.4%。每股净资产18.89元,净资产收益率5.57%,每股现金流-0.75元,中报每股分红1元。营收、净利润因为半年报预报符合预期,分红超出预期。

美的:每股收益2.01元,营收1397.19亿,同比下滑9.47%,季度环比增长39.43%;净利润139.28亿,同比下降8.29%,季度环比增长89.51%。每股净资产14.98元,净资产收益率13.03%,每股现金流2.63元,中报不分红。营收、净利润下滑幅度少于预期,不分红符合预期。

海尔:每股收益0.42元,营收957.28亿,同比下滑4.29%,季度环比增长21.89%;净利润27.81亿,同比下降45.02%,季度环比增长59.81%。每股净资产7.28元,净资产收益率5.68%,每股现金流-0.08元,不分红。营收下滑幅度少于预期,净利润下滑幅度超出预期,不分红符合预期。

三者数据直观比较,格力和海尔表现都不好,美的业绩最好,美的营收、盈利减幅最少,现金流也好,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股价年内涨幅20.65%最多,市值4933.7亿,说明市场提前预知,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正面反应。

二、股东比较

股东数量变动一般反应了股东结构和认同度,通常股东数量增加股价会下跌,股东数量下降股价会上升。

格力:半年报股东55.4万户,比较1季报增加5.8万户;持股机构1000家,持股占比7%,相对1季报机构增加了450家,但持股占比增加了0.66个百分点;深港通外资持股到8月28日占比16.68%,相对年初增加了1.81个百分点,达到 历史 新高点。从中不难发现, 无论是机构、散户还是外资,总体上都是看好格力的 ,但比较格力股价年内表现,由于除了深港通外资之外的股东持股分散明显,散户增多,参与的股东都很受伤,其中最可能的因素:一是不少中长期投资格力的 大户退出格力 ;二是不少机构散户在短线波动炒作格力。另外老股东关注的姚老板并没有再减持。

美的:半年报股东18.4万户,比较1季报减少6.3万户;持股机构932家,持股占比7.11%,相对1季报机构增加了529家,但持股占比减少了1.76个百分点;深港通外资持股到8月28日占比16.51%,相对年初减少了0.37个百分点。从中不难发现,虽然机构和深港通外资持股有所减少,但由于美的持股股东大幅度减少, 大户看好者众。

海尔:半年报股东16.1万户,比较1季报减少了1.4万户;持股机构529家,持股占比10.69%,相对1季报机构增加了391家,持股占比增加了2.24个百分点;沪港通外资持股到8月28日占比8.9%,相对年初减少了4.69个百分点。不难发现,外资机构减持,内资机构增持, 大户看好

从格力、美的、海尔7-8月走势看,美的、海尔分外强势,股东很可能进一步减少,业绩有可能提前被部分机构、大户预知或通过内幕得知。

三、资产质量比较

资产质量是中长期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体现资产安全性的同时,预示着发展前景。

格力:每股净资产18.9元;商誉3.26亿,无形资产58.3亿,两者合计61.56亿,占半年报净利润的96.76%;上半年格力无形资产摊销了0.62亿,商誉没变动。研发投入25.6亿;货币资金1296亿,货币资金占市值的39.1%,意味着格力每100元投资有39元多有现金支持;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亿,对应着833亿的利润蓄水调节池。总体资产安全性非常高。

美的:每股净资产14.98元;商誉289.3亿,无形资产156亿,两者合计445.3亿,是半年报净利润的3.2倍;2020年上半年美的商誉减持准备了5.6亿,无形资产摊销了5.05亿,两者小计10.65亿;考虑美的商誉主要是超高溢价收购库卡导致的,而过去五年库卡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远远低于预期,今年半年报美的机器人业务下滑20.79%,是所有业务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板块, 商誉暴雷的风险巨大 ,极端情况下,要白干2年;一般情况下,也会继续侵蚀美的利润一二十年。美的研发投入44.1亿,注重研发;货币资金530.3亿,货币资金占市值的10.75%;递延所得税资产63亿,对应着420亿的利润蓄水调节池。资产安全性不高。

海尔:每股净资产7.28元;商誉241.4亿,无形资产107亿,两者合计348.4亿,半年报净利润的12.53倍;上半年海尔无形资产摊销了0.91亿,商誉没有计提,资产“注水”严重,商誉和无形资产暴雷风险巨大,极端情况下,要白干六年多;研发投入29.4亿;货币资金441.1亿,货币资金占市值的28.85%;递延所得税资产14.3亿,对应着95.3亿的利润蓄水池。资产安全性非常低。

格力、美的、海尔比较,格力的资产质量非常好,每股净资产18.9元最多,比美的多3.92元,比海尔多11.62元。每股净资产主要是 历史 利润累积,现有会计规则下,还包含了部分投资收益,体现了商誉和无形资产。三者比较,格力不存在商誉和无形资产暴雷风险,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的利润蓄水调节池丰厚,相对美的多了413亿,相对海尔多了738亿。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格力拥有的现金资产达到1296亿, 历史 高峰,是名副其实的财神爷,拥有更多更好的产业链内外市场投资兼并机遇。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格力账上投资闻泰和三安账上初始价值分别为33.17亿和20亿,但半年报显示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45.16亿和28.64亿,仅增值20.63亿。但截至8月28日,事实上格力在闻泰和三安的账面投资收益分别为:139亿和10.9亿,两者合计约150亿,超过半年报账上增值130亿,这笔投资如果三年左右兑现,可以给格力股东每股增加2.3元的净利润。

嗯,上述信息表明,格力资产质量好, 董总还想方设法采用最保守的记账模式 ,而美的、海尔资产质量堪忧,管理层依然无视或者轻视商誉和无形资产风险。

四、主营业务比较

主营业务体现的是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国内外市场的营收和毛利率占比反应了内外销市场影响。

格力:空调营收413.33亿,相对上年同期下滑了47.89%;毛利率32.05%,毛利率比较上年同期减少3.97%。其他业务营收197.9亿,相对上年同期增加41.73%,毛利率2.63%,相对上年同期毛利率减少了2.36%,格力小家电系列产品开始发力。主营业务外销占17.11%,外销毛利率12.58%。主营业务内销占54.42%,内销毛利率33.47%。格力空调高端品牌定位市场认同度高,国内市场对格力影响巨大。

美的:空调营收640.3亿,相对上年同期下滑了10.37%;毛利率24.2%,毛利率比较上年同期减少7.88%。消费电器和机器人分别减少了10.37%和9.11%,毛利率分别为31.61%和19%,相对上年同期生活电器毛利率增加了0.32%,机器人减少了3.34%。美的空调营收超过了格力,非常不容易,但毛利率下滑幅度超过格力一倍。美的外销占44.46%,外销毛利率26.52%。美的内销占55.54%,内销毛利率24.79%。美的内销毛利率下降6.79%,外销毛利率增加0.14%。从中不难发现美的上半年业绩增长得益于外销市场贡献。

海尔:空调169.95 亿;冰箱267.38 亿,洗衣机197.06亿;海外市场营收470亿,同比增长0.6%,占公司营收的49%,提高了2个百分点。海尔海外市场影响巨大。

综合半年报及有关市场公开信息,格力业绩表现因为半年报预告符合预期,从两市总体看下滑幅度属于正常水平,每股中期分红1元超出市场预期,财务安全。考虑二季度董总试水直播营销,三季度在赣州和洛阳搞的两次巡展式直播营销效果很好,半年报明确业绩不需要对三季度业绩提前做大幅度波动预告;考虑二季度环比一季度格力营收和净利润相对增幅最大,三季度这样情况有望延续, 三季报和年报有望恢复性增长;而基数低,明年增幅会很大 ,考虑机构试水式参与格力越来越多,从资产安全性和投资分红股息率考虑,后市国内外机构持续增持可能大增。而美的、尤其是海尔商誉和无形资产暴雷风险日益增加,海外市场营收占比量大,因为三季度以来海外疫情蔓延,总体投资风险较大。

综合有关市场信息,透过表面的数据,分析预期未来的发展前景,中长期投资格力心态不变,相信格力最黑暗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相信格力整合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小家电市场占有率会继续快速提升,而国内外疫情防控因素,格力空气消毒净化器会带来越来越大的惊喜;随着国内对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视,格力在芯片等高 科技 产业的投资收益继续看涨。

至于美的,看一看N期股权激励导致的股份数增长,管理团队效益远远大于中小股东,考虑美的、海尔商誉和无形资产摊销风险,中长期不值得参与。

股市风险莫测,请有缘者从自己的实际风险承担能力出发操作,愿好运与我们同在!愿世界战疫早日成功!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美的股权激励案例分析。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媒市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