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投资者需要有正确的投资心态和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自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接下来,媒市股网将给大家介绍驰诚集团董事长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一些烦恼。

80后上市公司老板的“资本游戏”:欲望、并购、坐庄与牢狱之灾

80后上市公司老板的“资本游戏”:欲望、并购、坐庄与牢狱之灾

2018年5月16日,长安大学第283期校报上刊登带态芦了一则报道《王悦:一个把爱好做成事业的长大人》,洋洋洒洒3000多字的文章里,书写着这位长大校友的创业简史与荣誉,字里行间透露着温情与励志。

长大显然替这个刚刚为母校捐了500万人民币的校友感到高兴。

4月21日,在长安大学第四届校友理事会上,王悦表示,加强相关项目合作,投身大西安建设。

在这半年前,王悦还以恺英网络创始人、董事长的身份受到了西安市委领导的接见,王悦在那次座谈会上坦言,愿意为西安做点贡献,考虑在西安落地一些项目。

再往前推一年, 2017年3月,王悦的名字出现在了《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以66亿元身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豪。

同时登上该榜单的还有与王悦同年同月生的滴滴创始人程维,更巧合的是,2019年5月,36岁的王悦在程维的家乡江西上饶被警察抓获,这或许是两位80后富豪仅有的两次关联, 从此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一个驰骋商场,一个身陷囹圄。

1

在王悦的故事开始前,我们不得不讲一下另外一位:庞升东。

1977年,出生于浙江的庞升东也是一个中国互联网与中国地产黄金时期的幸运儿。

庞升东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木匠,目前是农民,原本这样的家庭很难与互联网扯上联系,1978年出生的王小川,凭借优越的家庭条件,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把电脑玩的贼溜。

转机发生在1994年,庞升东考上了宁波大学,给他提供了接触互联网的机会。

1997年,大三下学期庞升东学会了上网,那个年代,全国12亿人口上网的人数还不到60万,庞升东就拿下了劳动部颁发的Internet操作员资格证书,考的是最基础的浏览器的使用与E-mail的收发,基本没什么技术门槛。

1998年3月,大学毕业前夕,庞升东加入了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做起了销售员,给外贸公司做网页,区区2个简陋的页面就可以要价1万元。

遗憾的是,在他加入中国黄页的一年前马云就退出了中国黄页,带着团队去北京做外包项目去了, 没有机会混成“马仔”,要不然很可能有机会成为“阿里18罗汉”之一。

中国黄页没有马云时期的“激情”,几个月后,庞升东就辞掉工作去了宁波市计划经济委员会,做的闭哪工作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从网上扒拉 财经 信息,梳理后交给领导。

这份工作空闲时间太多,闲不住的庞升东开始想法挣外快。

在计划经济委员会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他成了最早期的草根站长,靠着一个“女人的奥秘”网站卖广告赚了1万多美金。

1999年8月,他又创办了蠢带网址导航“谁最酷”,又赚了2000美金,同期,在广东兴宁市,一个叫李兴平的20岁网吧管理员创办了创办hao123导航网站, 这个网站多年内硬是没有对手,牢牢占据着导航网站的第一名的位置。

2000年,中国股市火爆,庞升东又创建了证券网站:必赢证券biying,后来,庞升东从蔡文胜手里花1万元买了个新域名“zhicheng”,必赢证券随之改为至诚证券。

庞升东就靠着“兼职挣外快”的手段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5万,在那个月工资在几百元的年代,这已经算是不菲的财富。

后来,庞升东还在证券资讯网站增加了付费栏目,发现收入可观,就辞掉了宁波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全职创业。

2001到2004年,这4年时间,27岁的庞升东又赚了几百万,也算是 由“土豪”变成了名正言顺的“百万富豪”。

往后,他又抓住了地产行情,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2004年5月,财大气粗的庞升东花98万买下域名51.com,创下了当时国内域名收购的最高记录。

2

就在庞升东开始一点点积累原始资本的时候,苏州昆山的王悦才刚刚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悦的家庭条件比起庞升东要好很多,母亲是教师,父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这样相对富足的家庭,让在中学时的王悦就早早地接触了电脑。

高中时,不管什么课,他都悄悄地捧着一本厚厚的电脑书在“啃”,他的数理化成绩很突出,其他科目就不忍直视,计算机课更是不用说,在全学校都数得着。

这样偏科的高考成绩影响了他的选择,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的是自己最热爱的计算机,但是他还是被调剂到了长安大学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要不是冲着学校是所“211”大学,他真的连放弃的心都有了。

专业不喜欢,他没有掩饰,逃课去学习编程做网站,做平面设计。

大二那年,很多人有了手机,但是手机铃声需要在网上付费下载,王悦瞅准商机,自己开发了个手机彩铃下载网站。

一开始网站因为排名太靠后,根本没有流量,自然就没法赚钱,于是他开始搜索引擎优化,短短几个月,他的网站就完成了“逆袭”,被百度收录的网页高达几百万,只要用户一搜相关关键词,前70多页全是他的网站。

如此庞大的流量,王悦不仅赚到了铃声下载费用,还收到了很多合作商家的广告费,一个月轻松进账10多万, 大学四年就赚到了几百万。

靠逃课赚钱的代价就是,他仅仅拿到了毕业证,却没有拿到学位证。

2005年,王悦面临着工作与创业的选择,他把简历投向了当时很火的慧聪网,没想到石沉大海,而另外一个机会正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3

在提到那个草根互联网站长野蛮生长的年代,福建泉州的蔡文胜是永远无法被忽略的存在,人送外号“中国个人网站教父”。

2004年,蔡文胜计划收购hao123遭到李兴平拒绝后,hao123便被百度花5000万人民币及部分百度股权收之麾下,一时轰动创投圈。

蔡文胜对李兴平非常赏识,他一直试图寻找双方合作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2004年下半年,两人合作开发了小 游戏 网站4399。

2005年4月,蔡文胜个人出资包下全部食宿,在厦门连续办了两天的“”首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

国内Top150的个人站长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这其中就包括庞升东、王悦。

再往大一点的人物望去,人们才发现中国互联网的小半壁江山都来了, DG中国副总裁来了,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来了,金山公司总裁雷军来了,58同城姚劲波来了,搜狐副总裁王建军来了,网易总编李学凌来了,Donews制作人刘韧来了,美国JupiterMedia副总裁也来了。

庞升东与王悦就是在后来的上海站长大会上认识的。

庞升东比1983年出生的王悦大6岁,虽然二人都是个人站长出身,但是王悦丝毫没有运作公司、带团队的经验,在庞升东一番劝说下,王悦加入了庞升东的51 游戏 社区,成了每个月拿3000元工资的“打工人”。

王悦还拉来了他的大学同学冯显超一起加入了51社区。

那时的51 游戏 社区才十几个人,小公司的坏处就是“你什么都得干”,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锻炼了员工,王悦就在51社区从行政、产品、运营一直做到 游戏 事业部的总监。

51 游戏 社区也扩张到了几百号人,注册用户数更是突破1个亿。

王悦与庞升东混的这3年,不知道吸收了多少公司运作经验,也不知庞升东是否把自己的证券知识传授给王悦,但 王悦已经“翅膀硬了”。

2008年,他向庞升东提出了辞职,带走51社区的的十几号员工,开始独立创业。

4

2008年10月,冯显超与另外一位合伙人钱华共同出资创办上海恺英网络,二人分别持股10%、90%。

一年后,钱华将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王悦与冯显超,在恺英网络公司股份占比里王悦持股62.5%、冯显超持股37.5%。

成本最低的创业方式就是“copy”。

王悦就模仿蔡文胜的4399搞了个3839小 游戏 网站,在搜索引擎优化方面王悦是老手,没用多久,3839就成为仅次于4399的“全球第二大”小 游戏 网站,王悦并没恋战,而是把3839卖给了蔡文胜,套现走人。

原来,他发现了另外一款爆火的社交 游戏 “开心农场”,王悦敏锐地嗅到商机,带领3名研发人员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社交 游戏 “楼一幢”。

游戏 上线不到半年时间,用户量注册量惊人地达到了7000万,日活用户在1000万上下浮动,每个月的收入突破200万元。

2009年下半年,王悦使出了更绝的一招:傍大腿。

王悦联系到腾讯的 游戏 部门,谈了自己的合作意向,对方一看数据如此亮眼,欣然答应。

于是,恺英网络成为腾讯平台上的第一个第三方 游戏 开发合作商,“楼一幢”更名为“摩天大楼”,正式入驻腾讯平台,大树底下好乘凉,摩天大楼的用户规模迅速突破一个亿。

风投找上门来,给恺英网络注资1500万美金。

自身就拥有很强的“造血”能力,再加上外部“输血”,对恺英网络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王悦乘胜追击,陆续推出了《恐龙时代》、《热血海盗王》、《捕鱼大亨》三款 游戏 ,都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2013年,恺英网络推出了一款重量级网页 游戏 :《蜀山传奇》。很快,这款 游戏 便成为腾讯平台上第一个超过1000万用户的网页 游戏 ,月流水突破5000万。

恺英也进行了战略升级,成立XY.COM网页 游戏 平台,由单一的互联网 游戏 内容研发商开始向互联网平台运营商的转型。

2014年,恺英网络意识到移动端的的强大风口,研发“XY苹果手机助手”,累计用户一年时间就突破一亿,完成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平稳过渡。

这年,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100强”中,王悦排在了第一位。

在荣誉与资本的推动下, 王悦有了新的目标:上市。

这将是王悦创业的“第五重境界”:公司上市,玩转资本期。

他的第一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站长时期,第二重是寄人篱下潜伏期,第三重是爆款产品驱动时期,第四重是“傍大腿”平台合作期,每一重境界都让他的创业生涯得到了质的飞跃。

只不过,他万万没想到,上市成了他事业的分水岭。

5

2014年,就在王悦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在福建泉州一家做鞋底生意的老牌家族企业泰亚股份遇到了生存危机,凭借自己是上市公司的宝贵“壳资源”于寻找有实力的企业对其资产重组。

一家做影视投资的公司欢瑞世纪看中曾试图借泰亚股份借壳上市,最终没谈妥而告吹,这给恺英网络留出了机会。

2015年1月5日,泰亚股份停牌。

4月初,泰亚股份发布公告称,上海恺英将作价63亿元,“借壳”重组泰亚股份。

4月17日,泰亚股份复牌,连续拉了12个涨停板,股价从停牌时的14.41元一路飙到70.01,暴涨385.84%,公司总市值超过1500亿元。

这也使得王悦的身价翻倍,有了登上富豪榜的机会。

几个月后,繁杂的借壳事项完成,泰亚股份正式更名为恺英网络,王悦成为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老同学冯显超任董事,常务副总裁。

公司上市之后怎么运营,创始人就是这家公司的瓶颈, 王悦自然不想因为自身因素限制了公司发展,他参加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EMBA课程。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当然,读EMBA也是很多精英人士拓展人脉的好方式。

他在这里认识了阜兴金融集团副总裁赵卓权,两人聊起资本运作,交谈甚欢。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经赵卓权引荐,王悦得以接触上了阜兴金融集团董事长朱一栋,再加上朱一栋与王悦都是江苏人,很轻松就拉进了彼此的关系,朱一栋当即表示: 接受各种形式的合作,大家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

王悦曾经表示,公司是以 游戏 产品研发为主,不会过多干预股票。

可在利益与虚荣面前,他终究还是没抵得住诱惑。

公司上市后, 王悦的近70亿的身价只是个“虚拟数字”,要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他决定进行股票质押融资。

2016年2月,他将部分股票质押给海通证券,5亿元融资到账, 王悦拿出2.5亿元买了一栋豪宅,又买了8辆几百万的豪车,1辆1700多万的豪车,据说,后来还换了个92年的女友。

高管团队开始跟风套现,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给市场传出了消极的信号,认为团队不专营经营公司,甚至看空后市,恺英网络股价应声下跌。

王悦享受到了财富带来的满足感,他开始认购增发,期待后市股价上涨,可以再套现获利。

可事与愿违,2017年1月中旬,恺英网络创出27.18元的低价,两家定增股东亏损高达40%。

尽管恺英网络不断释放利好消息,但是股价丝毫没有上涨的动向,面对多方资本的压力,王悦动了操纵股价的“罪念”。

6

接下来的资本操作真的比“高数”都晦涩难懂。

我们简单地概括说。王悦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做配资的“老油条”陈方,王悦派“亲信”财务总监、董秘的盛李原开始接触陈方,很快就聊定了配资的合作事宜:

有钱不赚WBD!一家做 游戏 研发公司的“资本 游戏 ”开始了!

可此时的王悦还没意识到,他的这番操作就如同土狗钻进了狼窝,自从进入洞口的那一天起,里面的规则已经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

陈方安排手下操作多个股票账户,从2017年6月开始陆续买入恺英的股票。

可是仅仅一个月,陈方就突然失联了,王悦急得直跺脚,手心都直冒汗,后来才知道陈方因为之前的老案底,受到了经侦支队的调查,取保候审后主动联系了王悦,王悦提到嗓子眼的心脏才平复下来。

一年下来,跌跌涨涨,股价终于从年初的10元左右涨到了年底的18元左右。

谁也未曾料到,2017年年底,一只黑天鹅落到了恺英网络的头顶上,因 游戏 《阿拉德之怒》知识版权问题,原来的合作方腾讯起诉恺英网络,致使其股价大跌, 这一跌,至今都再也没能爬起来。

王悦急了,2018年1月8日,赶紧宣布停牌,防止股价大跌。

眼看到手的财富被黑天鹤叼走,他亲自见了陈方,希望其继续帮助抬升股价,陈方也很直接:再加1个亿!

王悦只给了6000万!陈方有些不满。

恺英网络的利好消息不断释放,可陈方却迟迟没有再增持恺英网络的股票,两个月后,王悦认亏6个亿,大半年来,他多次找到陈方要求进行配资清算,追回那3.6亿资金。

陈方为了预防不测,砸毁了那两台iPhone6手机。

最后,王悦紧要回2800万,陈方还欠3.32亿。

屋漏偏遭连夜雨,不知何时,王悦的一位下属知道了他违法操纵股价的事,扬言要举报王悦,不举报的条件是“掏钱免灾”,这件事“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王悦没有接受。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索利无果,这位同事选择报案。

7

2018年7月5日,上海经侦总队开始进驻恺英网络调查股价操纵一案,后续给王悦录了口供。

2019年3月18日,几个月过去,眼看事情没有转机,王悦意识到了自身的危险,把董事长一职交给了金锋后选择潜逃。

一众高管牵扯其中,副总经理冯显超、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陈永聪、董事长金峰均遭到调查。

2019年5月1日,劳动节这天,王悦在江西上饶被抓,所持公司股份被冻结。

2020年12月25日37岁的王悦,因犯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罚金一千万元。

从大学创业到公司上市再到身陷囹圄,王悦经历了过山车般的20年,辉煌的时候, 以为自己所有的财富与荣耀都是凭本事得来的,低谷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更多是时代赋予的“超能力”。

自己葬送了大好前程,年迈的老母,早逝的父亲,财迷心窍时的王悦忘记了他们的谆谆教诲,一首《铁窗泪》成了他牢狱生活单曲循环的BGM。

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的发展目标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网

“力帆扬帆,乘风破浪;骏马奔腾,勇往直前。”一个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随市场改革的大潮在云南应运而生,并在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落户毕节,由此拉开了毕节机械制造业阔步发展的序幕。在毕节试验区的大地上,一匹骏马正在驰骋而来。

骏马模式 创造业界奇迹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是在原洱源县物资公司经过三次改革、两次打破“大锅饭”、实现“三级跳”飞跃的基础上,于2004年与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公司取得了国家工信部批准的“力帆”牌N1、N2、N3类的汽车生产资质;自主研发的主要产品“力帆”牌载货车,“振兴”牌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全部通过了国家的“CCC”强制认证,这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豫滇说:“公司始终坚持抓住市场不放,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云南力帆骏马有限公司以较强的产业整合能力和市场掌控能力及积极稳健的投资发展策略,从一个边疆县的小物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企业,据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发布的汽车产、销排序,2008年,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进入了全国十强汽车生产企业。被竞争对手誉为“骏马模式”的经营模式取得实效,创造了力帆骏马汽车工业的发展奇迹。

政策感召 力帆骏马落户毕节

毕节地委、行署始终坚持把开放带动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工作举措,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招商引资。在地委、行署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最终决定将异地技改项目落户我区毕节市鸭池镇,由此拉开了毕节机械制造业阔步发展的序幕,此项目也将成为贵州省农业机械制造加工的主要生产基地。李豫滇坦言:“毕节地委、行署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我们企业异地技改项目落户毕节的重要因素。”

2007年9月,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扬帆起航,在毕节投资3亿元,收购毕节地区振兴机械厂,组建为股份制的毕节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辆拖拉机、2万辆载货汽车,达到每年15亿元的工业产值。项目经贵州省经贸委备案确认后,被列为贵州省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为提升我区工业化水平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毕节地委、行署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解决一系列影响项目建设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公司的异地技改项目落户毕节后,还需要到中央、省有关部门办理一些手续。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地区领导多次陪企业高层跑贵阳、跑北京,积极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李豫滇告诉记者,“汽车这个行业比较特殊,没有政府的支持做不大、也做不强。毕节地委、行署领导非常关注我们企业的发展,这让我们企业的高层非常感动。”

再次扬帆远航 谱写黑马传奇

投资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投资环境建设质量是评价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一个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地委、行署明确提出了要营造和优化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倾心的人文环境,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把实施

“阳光政务工程”和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系列阳光政策的出台,让力帆骏马的高层深深地感受到了,毕节地区领导干部真诚、务芹坦键实的创业热情。于是在2010年,云南力帆骏马有限公司再次扬帆,在毕节市小坝镇拟投资30亿元,新征土地1408亩,大刀阔斧展开了异地技嫌巧改项目的二期工程,建设生产10万辆轻卡、2万辆重卡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工程将于2011年8月竣工。“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载货汽车产品的发展将趋于品质化、高端化,力帆骏马异地技改项目的二期工程,也将适应产品高端化这一发展趋势。”李豫滇说,“二期项目的工厂规划设计、建设、装备均要达到甚至超过目前国内的领先水平。例如,在汽车关键工位的涂装、焊装方面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未来将实现集团公司董事长马伟亮先生提出的‘六个一工程’(规划设计一流、四大工艺信敬一流、模具一流、关键质量控制点装备一流、检测仪器品质保证一流、物流设计融入信息化手段一流),力帆骏马将在毕节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载货汽车生产基地。”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力帆骏马将在贵州省委、省政府,毕节地委、行署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未来几年里,逐步将企业打造成为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全国汽车产业主流集团。驰骋在毕节试验区沃土上的力帆骏马,正是汽车行业的一匹奔驰而来的黑马。 ——《中国日报》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光介绍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情况。新华网贵州频道记者 胡倩茹摄

记者走进位于毕节市小坝镇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占地1400亩的毕节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第二期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繁忙,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正在大山深处崛起。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光指着二期工程的规划图介绍说,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座年产10万辆轻型卡车、2万辆重型卡车,实现年产值100亿元,集生产、研发基地为一体的汽车城。

马伟光说,他来毕节投资,最吸引他的是毕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地域优势。毕节地区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境内有内昆铁路、黄桶铁路、贵毕高等级公路、326国道和321国道连接周边城市;厦蓉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黔织高速公路的建设,使未来的毕节,将形成一个南接贵阳、北连泸州、东接遵义、西连六盘水,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贵毕公路为西南出海口辅助通道。良好的地域优势使力帆骏马在毕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毕节地委、行署为投资者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地委书记甚至周末亲自到工地为企业的发展解决难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项目的发展中。

“十二五”期间,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将逐步助力毕节地区实现以车兴城的宏伟构想。二期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一个年产10万辆轻卡、2万辆重卡的现代化、规模化的各型载荷汽车及配件的生产制造基地,将新增劳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100亿元、新增税收3亿余元,开启毕节装备制造业的大幕。

公司正进行产品研发中心建设,搭建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技术平台,力争在2012年内研发适应贵州以及周边省区的重型载货汽车产品10个,重型牵引汽车产品6个,并取得国家公告,申报载货汽车适用新型技术专利20项,发明专利10项,迈进中国一流载货汽车行业;在“十二五”末期,集成重型载货汽车编程控制系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轻、中、重型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生产销售12万辆,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吸纳当地就业人员20000人。

毕节地区以力帆骏马为载体,将把汽车基地建成贵州省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汽车基地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辆(轻卡8万辆、重卡2万辆、工程车和农用运输车5万辆)规模,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80%,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实现“以车兴城”。

谭功炎的介绍

二十六年,弹指一挥间。

一个普通的农民党员,在短短的二十六年里,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加工厂,建成闻名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把一个偏僻的村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他就是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握游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湖北福星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功炎。为什么福星科技具有如此鲜活的迸发力和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关键因素是作为董事长的谭功炎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比较先进的企业文化。 谭功炎认为,办企业的关键在人。福星集团在企业经营中,始终贯穿思想教育这根红线。

为凝聚和培育现代企业文化特质,公司以全员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开展厂史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员工高度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培养了员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员工与企业同生死、共荣辱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党建活动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活动,强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强化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和争做“四有”职工教育;建立了各种学习与娱乐场所,成立了相关文艺社团……通过上述努力,不仅宣传、塑造了企业形象,也最终使广大干部员工心系企业,矢志不渝地为谋求企业长久生存发展,为繁荣地方经济而尽心尽责。

谭功炎在打拼中体验到,未来世界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段卜销平,将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此,公司通过“拓宽视野找人才、结合市场招人才、真心实意用人才、立足项目挖人才”,5年来共引进和大胆启用各类专业人才540余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生40余名,本科及专科生500余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养,优化了员工的知识结构。

为建立学习型企业,提升员工的素质,谭功炎在公司成立了职业技术学校(大专班),并以招生取代招工弊皮;同时,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10多所名牌大学联手办学,请专家讲课,拓展了干部员工视野。

走近福星集团公司的大门,夺人眼目的是“为福星科技繁荣常盛而奋斗终身”和“团结、奉献、诚信、创新”的两行大字,这就是福星科技的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徜徉,迎面可见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要生存必须发展,不发展就不能生存”;企业的经营理念:“先做人,后做事”。这些醒目的工作警语标识时时勉励着福星科技的员工,潜移默化中陶冶了职工情操,也美化了工作环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谭功炎的倡导下,公司打造出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风韵。公司编辑了内部报纸《福星报》和杂志《福星惠誉》;利用自己的网站,发布企业信息,传播企业文化,凝聚职工心声;成立了诗词楹联福星分会,邀请全国著名的书画家、作曲家来挥毫泼墨、吟诗作画,填词作曲,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引得社会大众注目凝视;成立了“福星楚剧团”和“福星文工团”,创作了企业歌曲《福星之歌》、《人在福中》等40多首(部)歌曲、戏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公司举办的“都市丽人--武汉小姐暨福星惠誉地产形象大使大赛”、“福星惠誉杯--中英足球对抗赛”、“福星惠誉刘德华武汉个人演唱会”、“福星杯--楚剧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又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既展示了福星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又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早在1986年,谭功炎就提出了:“没有系列产品,就没有市场覆盖率;没有精品名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高新技术,就没有企业生命力。”在企业实践中,谭功炎博采众长,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在技改上注重做到“准、快、早”,抢占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1995年,谭功炎获悉线接触钢丝绳畅销,旋即投资2500万元,建起了两条线接触钢丝绳生产线,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1998年,谭功炎抓住国家兴建公路网的有利时机,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4万吨PC钢绞线项目,产品迅速打进京珠高速公路、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1999年,公司股票成功上市,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谭功炎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步伐更快。他瞄准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开发的新材料--子午轮胎钢帘线项目,从2001年起,果断投资3亿元,从意大利引进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从美国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聘请外籍专家驻厂指导生产。仅用一年半时间,福星的钢帘线产品,就以稳定的质量全面进入市场,将金属制品的“皇冠”揽入怀中,引得业内人士啧啧称赞。到2006年年底,钢帘线产量已可达到5万吨,销售收入过10亿元。“福星”牌钢丝绳系列产品已于2004年8月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福星”牌钢丝绳和PC钢绞线两个产品2006年9月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福星”商标2006年10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今天,百亿身价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这句话是真的?有资料么都有谁是亚洲超级巨?

近年来优秀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理念:1.35岁的刘迅是陕西奥威科技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他通过技术移民取得了加拿大绿卡,把妻子和儿子带到了温哥华。

2.中国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移民则是为了子女教育。

3.36岁的王路现在是CNET——全球第五大IT专业网站——的全球副总裁,海外留学的经历使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4.台湾企业家蔡万才,国泰集团负责人,世界知名富豪。

5.中国驰名商标“两岸咖啡”是世界知名中外合资,餐饮连锁企业,由浙江知名女企业家金梅央女士为追求更大的咖啡理想和更好的服务理念,投资创立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

6.庞玉良

创立的林德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覆态谨乱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庞玉良认为,聪明的企业家要学会规避贸易壁垒。比如服装,可以把领子、袖子做好,作为半成品运出去,在帕希姆机场的保税工贸园再加工成成品,打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牌,产品就可以在欧盟通行无阻。庞玉良把全国各地的航空货物先集运到郑州,然后38个小时运到乌鲁木齐,而乌鲁木齐至帕希姆的航线是中国到欧洲最近的航线,这样大幅度降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物流成本。庞玉良猛在奇思大胆,如何打破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商以己之力、行销全球。

花费10亿人民币购买了德国帕希姆机场100%的股权

7.

78岁的李嘉诚,值得国人学习、了解的地方很多,只要你有这个希望。在本期的报道专题中,《北京青年》周刊汇集了李嘉诚研究学者、在港传媒人士、市场分析师等相关人士,抽丝拨茧,力图为读者展示一个“大众文化营造的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实李嘉诚。 第一桶金:塑胶花,仅仅是塑胶花。

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从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的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不一样,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话题,面对李嘉诚的成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不解:靠塑胶花的销售,就真的可以成为亿万富豪?没错,仅仅依靠塑胶花,李嘉诚已经跻身香港巨富行列。 周兆晴:我们分析李嘉诚,无法忽略的是他的头脑和审时度势,这是中国人的良好传统,未雨绸缪。李晌皮嘉诚“塑胶花”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创业初期,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跟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此时,李嘉诚开始设想今后的问题——1957年,世界大战已帆档经结束十年多,西方国家步入经济快车道,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李嘉诚的工厂迅速转型——主攻塑胶花生产。

塑胶花实际上是鲜花翻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追求与尴尬并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胀的想法、追求,塑胶花就像一个转轨时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占领着香港甚至全球市场。

周兆晴:50年代李嘉诚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传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打火机”出口,这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批发销售、出口贸易,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就是塑胶花与打火机的技术含量都很低。

1957年开始的几年中,李嘉诚靠批发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制造商,关键的一点是: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香港,或者为了街坊而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欧美。 端木:50年代末是战后香港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转口贸易的蓬勃和贴牌制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塑胶花生产厂家其实很多,长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间,在“商圈”看来,塑胶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气也不过就是小贩,而无法真正进入“企业界”,所以当时称呼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多少还有些轻视的感觉。

李嘉诚知道依靠塑胶花出口绝非长久之计,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生命力上永远都不会长久,他企盼着人生一次变革。 转型伊始:李嘉诚的60年代 背景:香港情况很特殊,地势不仅狭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价政策,寸土寸金,房贵楼昂。1951年,香港人口才过200万,20世纪50年代末,数量逼近300万。人口增多,不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经济的持续发展需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

生产塑胶花,只是李嘉诚赚钱的手段,是他基业的原始积累。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远!

端木:以香港为例,在今天,百亿身价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并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这同时意味着,房地产不是人人看好的行业。

1958年,李嘉诚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1960年,他又在新兴工业区——港岛东北角的柴湾兴建工业大厦,两座大厦的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

周兆晴:李嘉诚此时表现出成功商人稳健的一面,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期房或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现在看起来这几乎有些保守,因为他的营利重点放在收租物业。

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同样惊叹于李嘉诚的保守:期房买卖、银行抵押按揭几乎是地产界不二法门,在李嘉诚眼中却成了危机的伏笔,当然,这样的表态需要巨大的财力后盾撑腰,“塑胶花大王”绝非浪得虚名。

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端木:60年代初期兴建的大厦现在还有很多,甚至在中环这样的黄金地带时不时还可以见到古旧老楼,四十多年来,物业不断增值,租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大厦的业主成为最有保障的一批人。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前五年,李嘉诚双管齐下,塑胶花生意日益做大,地产投资稳健升值,一个更大的理想逐渐成型。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开始显露头角,他投资的“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开始私募基金,而他个人财富总额达到400万美金;1965年,30岁的杰克·韦尔奇竟然是李嘉诚的同行,一名通用电气(GE)塑胶事业部普通员工;1965年,10岁的比尔·盖茨正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就读三年级;1965年,迈克·戴尔出生;1965年,37岁的李嘉诚身家过亿,世界知名,盖茨家餐桌上摆放的塑胶花也许就是出自李嘉诚的工厂…… 周兆晴:市场与企业的专业人士们多少存在着误区和失职。熟读伟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韦尔奇,对于华人企业家们并不是全部功课——如果不研究李嘉诚,我们用什么强有力的经验去支持未来融入全球化背景的成长? 黄金年代:从商贩到巨鳄 背景:1969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随后私下传话中国,可放松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禁运政策。1971年1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访华,与周恩来、毛泽东会面——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香港经济界恢复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百业转旺,对楼宇的需求激增。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端木:1966年和1967年的香港人生活动荡,这与世界格局及中国内地大背景有关,倒闭潮、挤兑潮一时间席卷本港,这就像大浪淘沙,一些资质平庸的小企业被淘汰掉,在此时大举进军地产业需要胆识和大局意识。 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

摘自《李嘉诚传》:“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周兆晴:随着政治格局的宽松,李嘉诚事业进入快车道,大概在1971年前后,他已经把事业重点完全转移到地产行业。

此时,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端木:香港人都知道的一件小事,李嘉诚在将主业转行到地产之后,他并没有关闭曾经的塑胶花生产厂房,虽然上世纪70年代塑胶花出口已经衰落,甚至开始赔钱,但他长期将这个工厂保存,一来那是李嘉诚创业之根本;二来是他对曾经同甘共苦创业同事的一个交代。 李嘉诚从来不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成就超人:

我们对这个超人到底了解多少?

背景: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一派兴旺,李嘉诚认准时机,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从此,李嘉诚在香港地产股市大展拳脚。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方式,李嘉诚很有钱,而且已经有钱很多年了。

书店里,的确摆满了李嘉诚题材的出版物,看看那些书名,例如:孙子兵法与李嘉诚商场布局、赢遍天下的终极商道、财富状元赚大钱的秘诀、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它们惟一的共同之处是,塑造着“首富”、“超人”、英雄和导师的形象。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股市超人,从世界码头霸主到新经济先锋……他呈现在大众文化的幻想世界里,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忠诚“拥趸”。在这个“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代,李嘉诚成为娱乐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当然,娱乐明星效应自有其市场价值,李嘉诚本人行事低调,个人品牌却价值连城。房子,只要是李嘉诚做的就比较好卖;股票投资,李嘉诚的判断力如巴菲特一样令人信赖;在3G的漫长冬季,他得到许多中小投资者始终如一的支持,换了别人做3G恐怕早已关门大吉。

当您将李嘉诚的人生当作童话故事来阅读时,您有没有想过问一句:为什么?

周兆晴:在我的研究中,成就李嘉诚一生大事的转折绝对不是由塑胶花领域进军地产行业,而是80年代初期成功收购和记黄埔。从策略层面考虑,如果业务全为地产投资,集团盈利就会纯粹被地产相关因素所影响,例如政府规划和卖地政策等。这样的投资,经济景气时固然盈利理想,但是一旦好景不再,集团承受的打击就会相当沉重,甚至会有财务危机。

和记黄埔主营项目与地产不太沾边:货柜码头、运输、零售、制造……最重要的一点:李嘉诚再也不是塑胶花大王或者地产商人,他的触角已经进入到市面的各个领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长和系(长江实业同和记黄埔)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讯、零售和货柜码头等,投资地区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中国内地,北美,欧洲及亚太其他地区。 周兆晴: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在香港,作为一个地产富豪,李嘉诚已经成为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内地近年来诞生了不少地产富豪,但从纯经营技巧的角度看,获得认可的寥寥无几,这还不用说“地产暴利”下的道德质疑。

周兆晴:李嘉诚的范本意义不在于他又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获得这些财富的博弈技巧。从这一点上说,内地地产商们向李嘉诚学习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学。 3G豪赌:挑战新经济领域

背景:和黄目前已在英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和瑞典推出了3G业务,在全球共有超过1000万2G客户和超过103.8万3G客户,其中英国约36.1万、意大利约45.5万、香港约3.65万。目前每日3G用户增长量超过一万——这一切牢牢确立了和黄全球3G领导者的地位。

从塑胶花到地产,再到上世纪80年代购并重组和记黄埔,迈向国际化。在港口、电讯、零售、地产、基建及能源等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导者。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转战新经济。在3G、互联网、媒体、制药等高新产业领地抢占制高点。

上述题材作为故事来读,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做企业管理的专题研讨,我们几乎没有思想准备。比如,长实、和黄地产做到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业务还拓展至内地、海外,那么战略与营运方面有何独到之处,为什么看不到深入的分析文章甚至专著呢?

周兆晴:屈臣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近年来的版图扩张令欧洲人深为震惊,在内地发展也很迅速,但是,现在别指望读到一本关于屈臣氏的书,连一篇系统分析的论文也难找到。

很多人都认为,3G将是李嘉诚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毕竟他已经年近八十,“退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手们也在看着他,3G的冬天据说很漫长,李超人的一世英名是不是就会毁在3G上?

端木:在使用寻呼机的时代,和记黄埔的业务就已经在香港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香港四大移动通讯商中,和记黄埔地位至尊且无法动摇,但是3G业务的开展却并不是很顺利。李泽楷在网络泡沫时代的圈钱行为引发公众不满,这也抵消了一些香港人对李嘉诚的好感。

由于电信业先期投资巨大的特点,在未来电信市场的争夺中,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润、精心培育市场,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

周兆晴:李嘉诚很有耐心,他收购屈臣氏二十年,前十年销售业绩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他却静静等待着零售业的春天,等待着内地零售业市场的开放,这里面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深谋远虑和财力支持。3G也可能是等待,但说实话,我个人也不看好这一项目,如果失败,那将是李嘉诚一生最大的一个败笔——但是他输得起。

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就是因为他输得起——他那些看似大胆的“豪赌”,背后都是以他长期信守的战略假设和道德原则做支撑,旁观者看是惊涛骇浪,也许他是闲庭信步。

从20世纪50年代塑胶厂(说是塑胶车间更恰当一些)的小老板,到21世纪初世界商界巨鳄,个中变迁真是只有“超人”两字可以概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宴请国外的生意伙伴,席间,谈到中国企业家话题,外国朋友说,我们很推崇中国的李嘉诚。但是,很困惑:“你们为什么不研究李嘉诚?”中国人当然予以反驳:列举了现在书店可以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关于李嘉诚的书。然而,外国朋友摇头说:那些书都不是专业的研究。他还说,在他们国家,对李的研究比中国人做的深入很多。

李嘉诚是一部旷世传奇,他白手起家成为华人首富,给人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是,我想外国朋友的意思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家,李嘉诚并没有得到专业立场的解读。

周兆晴:香港娱乐圈“星”光灿烂,有两位“圈外人”却获得比大牌明星还要高的“明星效应”。一位就是李嘉诚,另一位是原《明报》老板、武侠小说家金庸。不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明星效应,明显阻碍了人们对两位高人的专业研判,对于他们成就的认识恐怕还需要几代人。 端木:我是一个香港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李嘉诚的生活,说夸张些,600万香港人每时每刻都在为他积累着财富,交通、电讯、电灯、零售……想来想去,除去仰鼻呼吸之外,他几乎约束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李嘉诚面前比尔·盖茨显得有些投机。

李嘉诚用几十年去做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果这是一场“经营策略”的在线游戏,他已经可以拿到最高积分;事实上这一切真的很像“游戏”,原因在于其“教科书般”的完美。

中国企业家应当仔细研读一下李嘉诚,以期重建责任和诚信为基石的商业文化,而那正是李先生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除去可以量化的财富之外,我们对李嘉诚的了解是否还可以更多一些呢? 李嘉诚: 全面渗透港人生活在香港,“李嘉诚”三个字代表了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亦代表了心系故乡的潮州人精神。环绕李嘉诚身边的故事多不胜数,有赞扬的,亦有责难的。他创立的商业王国,生意涉及各行各业,“拼命”从每个香港人口袋中赚取金钱,但另一方面,生活节俭的他又往往不惜一掷千金,捐出大笔款项给医院和教育机构,令不少香港和内地人受惠。有人欣赏他,以他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但亦有人不满他,认为李家王国只手遮天,为所欲为,而更多香港人同时带有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复杂心情,既爱又妒。

说实在的,李嘉诚旗下的生意业务,已渗入香港每个家庭,地产、能源、电讯、零售……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李超人”的客户。笔者的五兄弟姐妹,就有三个住在李嘉诚企业龙头“长江实业集团”兴建的住宅,而笔者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半购自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集团”的百佳超级市场,就算是每晚照着小儿做工课的灯火,也是来自他旗下“香港电灯公司”供应的电力。换句话说,香港人每月赚来的,或多或少贡献给了他,难怪有人崇拜他,也有人埋怨他赚了香港人太多的钱。

但无论如何,有关他的新闻,即使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消息,总会吸引香港人的注意。他说的每句话,尽管闲话家常,亦经常会成为报章的头条。他在公众场合中的一言一行,都是镁光灯追逐的焦点。他每年主持长实集团的业绩演示文稿会,变相成为他个人的记者招待会,传媒关心他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健康,乃至私人生活,多于集团本身的业绩。

背负“李嘉诚”三个字,即使做善事也不一定事事顺利。去年他捐出10亿港元给香港大学做教研用途,校方为答谢他,决定将港大医学院冠上李嘉诚的名字,结果引起部分医学院学生和毕业生的反对。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正是该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近百年来医学院都没有冠名,今次校方在未有充分咨询下便将百年老店的招牌送给了李嘉诚,有毕业生在报章上刊登广告反对,表面上是批评校方做法错误,实际上则不满李嘉诚沾了医学院的光。

其后,李嘉诚表示不会因部分港大校友反对而放弃港大医学院给予他的冠名。校方最终亦将医学院改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今次事件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弹,可说是因李嘉诚的盛名而起。有人认为,以李嘉诚的条件应该捐出更多钱,而校方要答谢他的话,找一座新大楼为他冠名便可。

自从李嘉诚晋身香港首富,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媒体便给他一个不知是褒是贬的绰号:“李超人”,而他两个儿子——长实集团副主席李泽钜和电讯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则分别被封为“小超人”和“小小超”,这反映出李氏家族在香港确实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香港人羡慕李嘉诚,但名人也有名人的痛苦。一个普通人,虽然没有李嘉诚的财富,却拥有无价的自由。李嘉诚坐拥过千亿港元财富,却买不到自由的天地,他和家人走到任何一处地方,都有保镖贴身跟随,其妻子庄月明的墓也有贼人打注意,企图盗墓。他们的家庭生活,特别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和再婚问题,更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年届七十八的李嘉诚至今未言退休,他一直走着一条不平凡的路,在香港的政经界呼风唤雨,许多人都以他惟马首是瞻。再者,李嘉诚对于许多香港人趋之若鹜的金钱,却有一番见解,他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yuanxiangjie7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驰诚集团董事长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媒市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