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方式,投资者需要耐心和毅力,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才能在市场中获得长期的稳定回报。接下来,媒市股网带你了解002402股票2018年财报,做好相应的准备,002402股票2018年财报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途牛2018年Q4市场份额28.63% 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

途牛2018年Q4市场份额28.63% 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

中新网3月5日电 3月4日,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8年第4季度》显示,2018年第4季度,中国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25.12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途牛2018年第4季度市场份额28.63%,比第3季度继续提升,持续位列行业第一名。

2月28日,途牛最新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及2018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途牛打包 旅游 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3%;2018年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1090万元。这是途牛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与此同时,途牛还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全年正向经营性现金流2.7亿元。

Q4在线度假 旅游 稳定增长 途牛市场份额继续行业领先

2018年第4季度,虽然在线度假 旅游 伴随着行业季节性波动由“旺”转“淡”,但在国庆假期、冬季 旅游 、“清年假”、寒假研学、圣诞元旦 旅游 的带动下,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继续稳定增长,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5.5%。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国庆假期作为长线 旅游 的窗口期,对于国内中长线、出境 旅游 带动作用明显,而此类产品用户相对较高的客单价保证了4季度交易规模实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在这一行业环境下,Analysys易观监测发现,4季度途牛在线度假业务同比增长20.2%,这一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营销和资源优化使得运营效率大幅提升。营销方面,途牛旅拍亮相“双11”,订金5折优惠、下单送壕礼、5对新人尾款免单以及抽“锦鲤”赠全球五大目的地“机票+酒店+蜜月旅行”等优惠活动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和话题度。国庆过后的产品降价也促进了错峰游的交易增长。产品方面,途牛旅拍的加入升级了“瓜果亲子游”和“蜜月游”的相关产品,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在用户体验方面,途牛黑卡的上线途牛有效搭建会员生态的框架。同时,创新导游“异地派遣”机制,促进了优质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目的地服务品质提升提供了保障。

针对季节和用户需求对产品和营销进行配置的同时,对服务和产品的升级创新保证了途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Analysys易观监测显示,2018年第4季度,途牛、携程、驴妈妈、美团点评分别以28.63%、23.93%、13.41%和9.37%的市场份额位列前四位,合计份额达到76.32%,市场集中度维持在高位。

服务网络和销售网络优势显著 途牛首次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在用户对 旅游 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流量成本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提升优质服务的覆盖度和细致度成为厂商留住用户的重要途径。

途牛提升优质服务覆盖度和细致度的布局,更多体现在完善服务网络和销售网络两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途牛已拥有509家自营门市,其中自2018年1月1日新增345家自营门市。通过拓展门市数量,途牛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曝光度,同时可以更好地与线下消费者互动,提升更多城市线下客户的体验。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途牛拥有29家自营地接社,其中包括25家国内随往地接社和4家海外地接社。2018年,途牛国内随往地接社还创新推出导游“异地派遣”机制,促进了优质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目的地服务品质提升提供了机制保障。海外自营地接社方面,目前,途牛已在日本、泰国、美国、奥地利等目的地设有海外地接社,可以为出境 旅游 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地接服务,同时也为目的地资源的扩展提供了助力。

通过持续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途牛有效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同时推动途牛首次实现上市以来全年Non-GAAP盈利1090万元。

途牛 旅游 网CEO于敦德表示:“2018年,我们完善了销售和服务网络,开设了多家自营门市和地接社,为更多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取得了不少成绩。2019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客户是我们的核心资产,我们将利用公司在打包 旅游 产品上的核心优势,实现差异化,更好地服务和维护我们所有客户。”

阿里巴巴2018财年收入同比增长多少?

5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四季度(2018年1月到3月)业绩和2018财年(2017年4月到2018年3月)全年业绩。2018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达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核心电商业务收入2140.2亿,同比增长60%,均创下IPO以来的最高年度增幅。2018财年四季度(即2018年1月到4月)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5.52亿,较上一季度末增长3700万,同样创下IPO以来的最高值。

综观2018财年阿里巴巴的投资布局,以新零售驱动的商业变革和持续大规模的技术投资,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意在创造未来长期高增长全新基础。

2018财年,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全面落地实施,在推动新零售成为2018年中国商业领域最重要的革新升级浪潮的同时,加大了对线下商业的投资及改造力度。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高鑫零售成为第一大股东,高鑫零售拥有大润发和欧尚两个零售品牌,是中国最大的线下零售企业。阿里巴巴还对知名百货公司银泰进行增资,给银泰的新零售变革以坚定支持。截至上财年结束,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在全国开出37家门店,覆盖全国9个主要城市,到4月底,盒马门店更增加到46家,覆盖全国13个城市。

在过去的2018财年,阿里巴巴对菜鸟网络增资53亿人民币,持有菜鸟股权达到51%,阿里还同时宣布未来五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加快建设物流网络,以改善消费体验并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零售投资和物流投资的联动,展现出阿里对未来商业的缜密思考和清晰布局。

财报显示,2018财年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01%。阿里巴巴在今年宣布成立“达摩院”,将三年投入1000亿人民币,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全球化也是阿里巴巴的一大业务亮点。2018财年,阿里巴巴海外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这得益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和全球零售市场平台速卖通的强劲增长。阿里巴巴日前已承诺向Lazada增资20亿美元,以加速Lazada的增长。

来源:央广网

东风集团股份:业绩支柱受重挫,300万目标何以实现?

坐拥最多的合资公司,但在新的行业市场环境下,东风汽车集团的销量、营收、利润等多项指标纷纷下滑,到底是谁惹的祸?

6月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披露了2023年5月销量,其当月销售16.96万辆,同比增长11.92%。然而,今年1-5月,其累计销量为76.64万辆,同比下滑22.84%,仅完成年度300万销量目标的25.55%。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东风集团已经跌出行业TOP3,位列第6,而同期的比亚迪以超过24万辆的数据排在全行业第3。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

这意味着,东风集团股份5月也被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超越,若想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剩下7个月,每月需完成销量近31.91万辆。

要知道,即便是在东风集团股份销量巅峰时期的2017年,其月均销量规模不过27.36万辆,而面对如今销量支柱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的持续低迷,东风集团股份想在接下来7个月实现月销规模接近32万辆,几乎是天方夜谭。这不禁让人为其2023年业绩表现,感到担忧。也难怪,3月初,竺延风被免去董事长职务。

既然在“疯狂卷”的2023开局不利,那么,在过去的2022年,东风集团给自己存了怎样的过冬余粮?

1 “三大指标”全面下滑

根据东风集团股份披露的财报,2022年,其新车销量为246.45万辆,同比下降11.19%,不仅未完成年销347.1万辆的目标,且连续第五年出现下滑,跌至近10年最低销量水平。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年度报告」

与此同时,东风集团股份2022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12%至926.63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即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9%至102.65亿元。此外,东风集团股份归母净利润排名表现,也在《汽车K线》统计的70家汽车业上市公司中,由2021年的第3名跌至2022年第13名。

具体来看,商用车销量大幅下滑,成为东风集团股份营收和销量下跌的最大因素。

根据财报,2022年商用车销量为31.13万辆,同比大降40.43%;受此影响,商用车的销售收入为386.65亿元,同比下滑45.9%。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商用车销量下滑主要系国内市场运力过剩、油价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市场需求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集团乘用车销量为215.32万辆,同比下滑4.4%;销售收入为467.32亿元,同比增长43.6%。

值得一提的是,从销量占比来看,乘用车虽然一直占着绝对主力,但从近几年的营收表现来看,乘用车创造的营业收入却远远不及商用车。根据财报,2018年至2021年,东风集团股份的商用车营业收入一直稳稳压了乘用车一头,“商强乘弱”成为近几年财报中的明显特征。而这一特征随着2022年财报披露,随之改写。

不过,从商用车及乘用车的销量表现来看,“商强乘弱”局面改写,并非因为乘用车走强,相反是因为商用车走弱。事实上,东风集团股份乘用车板块的表现同样难言乐观。

虽然,东风集团股份自主乘用车业务保持了同比39.6%的增长,销量约49.79万辆,令人欣慰;但作为销量主要贡献力量的合营乘用车业务销量大降12.7%至165.53万辆,暗藏的隐患更要警惕。

2 神龙艰难复兴,两大日系合资遇阻

法系合资车企神龙汽车依旧在复兴之路上艰难前行。

财报数据显示,神龙汽车2022年销量为12.51万辆,同比增长24.46%,虽然无法与2015年70万辆的高光时刻相提并论,但总归是在慢慢回暖。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年度报告」

与此同时,其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5%至136.84亿元;税后利润为亏损3.05亿元,较2021年亏损收缩3.69亿元。

不过,神龙汽车的亏损已有几年,如今,对东风集团股份业绩贡献最大的,当属两大日系合资车企。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东风集团股份旗下的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两大日系合资车企是集团业绩的“定海神针”。不过,从两家合资公司2022年表现来看,“定海神针”也松动了。

首先,从销量层面来看,去年东风日产(含启辰和东风英菲尼迪)和东本本田分别销售新车92.16万辆和66.13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6.74%和13.2%,两家合计贡献销量约158.28万辆,贡献占比集团总销量64.23%,较2021年下滑近2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东风日产自2015年以来销量首次跌破100万辆。

进入2023年,两者在销量上的颓势依旧。今年前5个月,东风日产累计销量为26.57万辆,同比下滑29.28%;东风本田的累计销量则为18.46万辆,同比下滑29.4%。虽然同为下滑,但东风本田5月销量终于实现了转正。

其次,从营收层面来看,2022年,东风有限的营业收入为1271.2亿元,同比下降21.77%;而东风本田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1002.7亿元,同比下滑8.25%。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年度报告」

最后,从利润层面来看,东风有限税后利润为107.97亿元,同比下滑4.22%;不过,得益于东风本田精益化运营能力,其税后利润反而小幅增长1.91%,再次突破百亿达106.5亿元。

从上述数据来看,东风日产的颓势更为明显。不仅销量下滑,且贡献的利润也出现明显缩水。作为东风集团股份的绝对销量主力,东风日产对集团总销量的贡献占比已由2019年的44.74%降至2022年的37.39%,今年前5个月的贡献占比更是降至34.67%。

3 产品拖后腿,东风日产销量节节败退

事实上,东风日产的持续走低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近两年来,东风日产很少向中国市场推出全新车型。目前,东风日产旗下形成日产、英菲尼迪、启辰等品牌矩阵,虽然在售车型多达20多款,不过主销车型仅有轩逸、天籁、逍客,且当下这几款传统燃油车在中国市场已失去优势。

其中,轩逸作为东风日产最大的倚仗,对其销量贡献占据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22年,轩逸销量超42万辆,占东风日产总销量近五成。

不过,东风日产对轩逸的依赖如此之高,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毕竟抗风险能力实在太差。

进入2023年,东风日产销量持续下降,轩逸所要承担的责任就占大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轩逸累计销量为9.98万辆,同比大降26%,不仅如此,销量持续走低的轩逸,还丢了轿车销量冠军之位,并由比亚迪秦取而代之。

「图片来源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微」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背景下,日产在新能源汽车上进展缓慢。去年9月,日产推出了一款纯电SUV车型艾睿雅,但其市场表现一言难尽。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4月,艾睿雅销量分别为67辆、64辆、329辆和495辆,1-4月累计销量仅955辆。虽然是最早带来电动化产品的合资车企,却被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等甩在身后。

就如今发展大势而言,日产汽车想要扭转目前的困局提升销量,还需耗费更多资源和成本,加速向中国市场投放更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新能源车型。

目前,国内外车企,为了快速抢占新能源市场,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但东风日产这不急不缓的节奏,着实令人着急。

根据日产2030年愿景战略,其计划在2030年之前推出19款纯电动车及35款混动车型。

而同为合资主力、也在积极加快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东风本田,有混合动力的加持,压力较东风日产可能稍小。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合资板块走低面临的压力,2022年,自主品牌反而成为东风集团股份的业绩增长支点。

4 自主走高,发展之路仍道阻且长

财报显示,东风集团股份乘用车业务收入增加,主要得益于东风乘用车公司(简称“东风乘用车”)、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岚图汽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业务(简称“东风柳州乘用车”)。

东风集团股份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东风乘用车销量为19.06万辆,同比大涨58.4%;岚图汽车销量为1.94万辆,同比大涨185.8%;东风柳州乘用车销量为12.23万辆,同比增长0.11%。

其中,岚图汽车作为东风集团股份发展新能源汽车门面,格外引人关注。然而看着涨势不错的岚图汽车,放在新能源市场中,表现则颇为平庸。

要知道,技术路径和市场定位相似的理想汽车,2022年累计销量达13.32万辆,是岚图汽车销量的近7倍。

进入2023年,这一差距继续拉大。今年1-5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为1.2万辆,同比增长111.84%,月均销量仅为2000余辆;而今年同期理想汽车累计销量达10.65万辆,月均销量达2万余辆,后者是前者的近9倍。

面对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岚图汽车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付出更多资源和努力。

财报显示,2022年,东风集团股份研发投入80.78亿元,同比增长11.74%;其中,新能源研发投入达37.84亿元,同比增长114.4%。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自主板块2022年表现亮眼,但指着该板块养活整个集团,短期内,显然还是不现实的。因此,合资板块的表现依然至关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东风集团股份的销量、营收、利润均出现下滑,主力商用车板块疲软,合资支柱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承压,但其充裕的资金流和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多少让人心里踏实一些。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风汽车集团资产负债率为49.84%,现金和银行存款达680.46亿元,没有大的债务压力,这笔钱能为集团争取一些时间和资本做出改变。不过,市场和竞争者并不会给其留出太多时间。

文字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又一个“康美药业”?3年间虚增收入230亿,7万人要被“套牢”?

还记得,前年的康美药业吗?

一个市值1300多亿的白马股,2年累计虚增收入300亿元,虚增利润40亿元,被证监会处罚,如今市值仅剩400多亿。曾经的“白马股”突变“黑天鹅”,几十万投资者被套牢。

就在前天,证监会开出了虎年首张罚单。曾经的白马股,山东肥料大王金正大,横跨5年的财报造假水落石出。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金正大在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这3年半的时间里,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9.90亿元。

证监会对金正大及其实际控制人等8位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755万元,同时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时任董事长万连步被罚10年市场禁入。

金正大的问题,要从2019年的审计报告说起。

2019年4月29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金正大2018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非标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指出,金正大向关联方诺贝丰预付货款的余额为37.14亿元,截止审计报告日尚未收到货物。

时隔一年,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再次对金正大2019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非标审计报告。此后深交所对金正大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自2020年7月1日起,变更为“*ST金正”。

在这则审计报告中,再次指出了预付款的问题。报告指出,金正大将28.45亿元的款项记账为关联方诺贝丰的预付货款,但金正大却一直没有提供相关合理性资料。

此后,金正大发布了关联方诺贝丰以资抵债的公告。诺贝丰同意将部分资产转让给金正大,以抵偿预付款。涉及房产、生产流水线,专利转让等,经评估价值10.8亿元。

但诺贝丰的经营情况不佳,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还有14.07亿元,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已大幅下滑至3.6亿元,净利润亏损9846.63 万元。经营不善,还有几十亿的预付款未还,但金正大却对诺贝丰“情有独钟”,此后与诺贝丰发生多次关联交易。

截止2022年1月18日,金正大财务造假终于水落石出,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9.90亿元。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万连步以及7位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合计605万元。

此外,根据市场禁入决定书,董事长万连步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李计国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财务部经理、财务中心总监唐勇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

目前,金正大的市值仅剩91亿,从2019年的高点,到现在业绩跌去了60%+,7万多股东欲哭无泪。

有专业人士称,在2016年3月29日至2020年6月29日期间买入ST金正或2020年6月30日至2020年9月14日期间买入ST金正,且在对应区间截止日收盘仍有持股的受损投资者, 可维权索赔

金正大曾在国内复合肥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复合肥产销量一度位居国内第一。

目前,金正大的财务状况 正在好转。根据1月26日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大幅减亏,今年业绩有望好转 。

京东四季度营收超预期 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

东方财富网28日讯,京东周四美股盘前公布的财报显示,京东2018财年第四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0.51元人民币,市场预估亏损0.20元人民币。第四季度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1324.7亿元人民币。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个月,京东活跃账户从2.925亿增加至3.053亿。第四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4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09亿元。第四季度线上直销收入1202亿元,去年同期1001亿元。2018财年度线上直销收入4161亿元,去年同期3318亿元。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活跃账户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和20%。

报告显示,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82.6%。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超过3407件。

京东预计第一季度营收1180亿元人民币至1220亿元人民币。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在核心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刘强东先生表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随着京东推进‘无界零售’战略,我们将致力于优化公司各项业务的资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这个季度我们完成了我们上限的业绩,增长达到预期。尽管现在消费者在电子产品品类当中消费相对降低。2018年我们第四季度的活跃用户数增长达到了22.4%。应该说在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2017年第四季度更加强健。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表示,总体上看,第四季度收入和利润表现稳健,体现出京东很好地平衡了当下财务收入与未来发展投资的需求,“尤为重要的是,核心业务京东商城利润率不断攀升”。

【财报详解】

京东集团2018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

北京时间2月28日,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18年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348亿元人民币(约196亿美元),连续5个季度单季收入破千亿元人民币,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约672亿美元);随着零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放,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为459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比例约10%;2018年第四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7.499亿元人民币(约1.091亿美元),实现连续12个季度的盈利,2018年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5亿元人民币(约5亿美元)。

京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包含零售、物流、技术、物流地产、保险以及海外等九大业务板块的综合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共有超过21万个签约商家,超过17.8万名正式员工,带动间接就业超过千万。京东集团以高质量的增长,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促进就业,助力消费平稳增长,不断践行自己的 社会 责任。

尽管面临中国市场消费增速放缓的不利因素,但是京东凭借着出色的基础设施、服务和体验,在核心品类上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强劲增长态势。作为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2018年全年的经营利润率为1.6%,达到 历史 最好盈利水平。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在核心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先生表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随着京东推进‘无界零售’战略,我们将致力于优化公司各项业务的资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 持续拉动中国消费市场成长

2018年,国内零售市场继续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作为高质量消费的代表,京东的整体零售业务以及各品类业务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的GMV接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继续领跑国内零售市场。

京东集团在《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中排名181位,位居全球六大互联网公司中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8年,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达到4620亿元人民币,也将再次提升在全球大型企业榜单中的排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第三方平台签约商家数量超过21万个,共有超过17.8万名正式员工,较去年同期新增了超过2万名正式员工,此外,京东还间接拉动就业人数超过千万。

2018年10月,京东集团在《福布斯》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上的排名提升到第131名,较2017年的第251名大幅上升,同时,京东在这一榜单上的排名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

京东的成长根植于中国市场,京东的发展也将始终服务于中国经济。京东将以高质量的增长,持续为中国消费市场催生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更有活力的国内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在“无界零售”的目标下,2018年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京东不仅拉动超过60万家线下店参与大促,更通过智能供应链等方式促进制造和流通产业升级,降低 社会 物流成本,增强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众多品牌提振消费质量。

2018年,京东以大量的实践将电商扶贫模式升级到3.0版本,通过“六大助力”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8年底,京东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500亿元,直接带动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京东在2018年10月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举办了第二届“蔚蓝地球可持续周”,在中国近50个城市开展旧衣服、旧电器回收等活动。截至2018年底,京东共计回收闲置物资近190万件。

规模越大、责任越大。京东致力于成为一家为 社会 创造最大价值的公司,不忘初心,积极履行企业 社会 责任,除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具信赖感的消费体验,更在促进就业、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反哺实体经济等方面不断为 社会 做出贡献。

核心业务稳固 服务收入激增 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京东以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核心竞争优势在2018年不断得到巩固。在“零售即服务”的战略方向下,京东集团也正在全力推进从“ 科技 零售”向“零售+零售 科技 ”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电商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更有质量的增长。

此前,京东商城升级为京东零售子集团,将在商业模式、生意链条和目标用户三方面有重大变化:商业模式上将从开放式货架向全零售形态转变;生意链条方面从“商品”向“商品+服务”转变;同时,作为综合性零售平台,将实现企业用户、家庭用户、男性用户,女性用户、高线城市人群和低线城市人等目标用户的全覆盖。

2018年,作为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1.6%,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0.1%、0.9%和1.4%,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在京东零售业务的各品类中,3C及家电类产品收入在2018年依然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类产品增速,京东在3C及家电品类的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在非电品类,京东在2018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42%,同样远高于行业同品类增速。

京东集团2018年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分别增长20%和22%,代表着消费者复购率和贡献率的显著提升,也体现出吸引他们在京东平台消费的主要动因正在从对正品行货的高度信赖,拓展到对精准便捷服务和体验的高度依赖。京东不仅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中等收入消费群体,而且正在通过社交电商、渠道下沉等手段不断拓展用户群,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先生表示,“京东商城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利润率不断攀升。我们专注于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2018年,京东在持续巩固在中国电商领域的物流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向 社会 全面开放物流网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在2018年的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京东机器人仓群投入使用,加之智慧系统、数字供应链的协同优化,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中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这其中不仅包含了爆发式增长的京东自营订单,还有大量使用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的商家订单。

在建设和开放零售基础设施的战略下,京东集团2018年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了142%,由此带动了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达到459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接近10%,收入结构更加趋于均衡;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的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6.6%,较去年同期的7.2%,显示出运营效率的明显提升和持续稳固成长的动力。

2018年,金融市场变动剧烈,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25亿元人民币(约4亿美元);此外,受国内消费环境特别是耐用品消费增长乏力的影响,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增速较此前有所放缓,但以其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收入规模的庞大体量,仍然保持了27.5%的增速。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公司在2018年四季度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京东目前面临的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源于宏观环境的周期性疲软所导致的居民消费支出缩减,长期来看,这一现象将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而消失。

全年技术投入达到121亿元人民币 持续创新打造未来成长动力

技术驱动已经成为京东赢得未来的核心举措,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大量技术创新不仅全面优化了京东自身的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更开始对外开放服务,推动行业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

通过引入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京东不断夯实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在云计算、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IoT等领域实现研发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软硬件一体的互联网技术体系。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3407件,进入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一阵营。随着NeuHub、智臻链、京鱼座等京东技术开放平台迅速成长,在满足自身应用的同时也有效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8年11月,由京东自主研发的首款原生支线无人货运飞机正式完成首飞,目前,京东已经搭建起全流程的无人机研发、生产以及供应链管控体系。技术创新也正在推动京东智能物流终端设备走出国门,2019年1月,京东无人机在印尼西爪哇省完成了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首次飞行;在随后的2月份,京东集团与日本乐天株式会社就提供末端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解决方案达成合作协议。

在零售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京东也通过智能供应链等方式,给制造业带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力。

打造无界零售生态 联手合作伙伴拓展中国市场

京东面对无界零售打造的生态已经愈发完整。领先的全球奢侈品 时尚 行业技术平台Farfetch Limited刚刚宣布和京东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为奢侈品品牌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渠道。根据协议,京东的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将合并到Farfetch中国。此外,Farfetch将获得京东APP的一级入口,通过Farfetch覆盖超过1000个奢侈品品牌商和精品店伙伴的网络,让京东超过3亿活跃用户可以便捷选购超过3000个奢侈品品牌的商品。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教授表示:这一双赢的合作让我们在奢侈品领域汇集了全球和本地市场的最佳专业资源,这也是京东拓展全球 时尚 和奢侈品生态体系的核心步骤。

最近,京东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合作共同成立了京东物流地产核心基金,京东承诺认缴该基金20%的份额并担任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资产管理人。预计该基金未来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09亿元人民币,基金将从京东收购部分现代化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且京东将继续租用这些基础设施,此次交易将帮助京东释放这些资产的价值,并将收回的资金用于京东未来的发展。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与中国最大的国际钟表零售商新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雷达、汉米尔顿、雪铁纳等全球知名钟表品牌也入驻京东平台;近期,美国纽约 时尚 轻奢品牌DKNY和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知名高端护肤品牌雪花秀均开设了京东官方旗舰店。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京东生鲜超市7FRESH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多家门店。与此同时,将原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整合并入7FRESH,将旗下两大生鲜业务板块融为一体,实现了联动线上线下、支持多场景消费的“大生鲜”发展模式。

兼具京东品质购物基因及社交基因的京东拼购,已成为品质社交电商引领者,截至2018年底,京东拼购商家总数已达到13.5万家,覆盖了所有零售品类。

截至第四季度末,京东旗下合资企业达达-京东到家已经与超过10万家知名品牌旗下的门店达成合作,物流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超过450个城市。

目前,京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包含零售、物流、技术、物流地产、保险以及海外等九大业务板块的综合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

为了更加明确集团总部与业务单元的定位,京东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组织架构向“小集团,大业务”的升级,把总部从管理型总部升级为战略型总部,将运营职能下沉,给予业务板块更多的授权,充分发挥组织活力,让各个业务板块能够更有意愿、更有条件地去自主经营,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面对2019,京东对自身和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将通过持续优化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对外开放输出服务、技术等基础设施资源,在中国经济成长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环球网)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002402股票2018年财报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媒市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