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财经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投资者们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动态、公司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媒市股网带大家认识奥园回笼9亿港元资金,希望看完本文,你会对这方面的认识能更上一层楼。

部分房企复工见成效,10余城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助力

部分房企复工见成效,10余城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助力

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行业整体下行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多家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多地亦出现楼盘项目停工现象。但自春节以来,各地停工楼盘项目就开始陆续复工。

为纾困房企,监管部门近期频频出手。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出台23条支持经济金融举措,针对房地产提到“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4月25日,央行召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商讨纾困问题房企,并确定了首批12家纾困房企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各地为房地产复工复产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徐州近日召开房地产行业复工复产及纾困解难工作会议,提出降低土拍保证金等18条具体措施;此外,目前已有10余个城市相继调整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有困难的房企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部分房企也通过转让项目或股权、与第三方合作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复工复产及保交楼。如目前恒大集团已实现562个保交楼项目正常施工、179个保交楼项目正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花样年应复工的49个项目标段中有39个已复工,整体复工率达八成;截至3月24日,世茂在全国范围已有超120个项目全面复工;截至3月下旬,奥园地产全国正式复工复产逾130个项目。

来源:恒大集团官微

房产积极复工“保交楼”

在业界看来,自去年以来发生的多地多楼盘项目停工现象,从根源上来看是房企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周转、高杠杆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难以为继,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所致。

当然,各地楼盘停工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如吉林、上海等地;另一种是行业下行之下部分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所致。

而自去年以来,多家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爆雷的房企中不乏恒大、佳兆业、花样年、蓝光发展等头部房企,这些房企开发的楼盘项目遍布全国重点城点,因此停工现象也涉及众多城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仍在持续下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0.3%、住宅销售额下降25.6%。

同时,今年以来房企推盘意愿明显下降。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4月,全国重点50城商品住宅月均供应规模14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四成,与2019-2021年同期均值相比下降37.3%。特别是4月的新批上市面积1688万平方米,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情况下同比降幅超五成。

在今年以来中央及各部委频繁表态维稳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亦在积极落实因城施策。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100城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超200次,尤其是4月至今各地出台政策的节奏明显加快,且政策进一步向优化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延伸,部分一二线城市亦加入政策优化调整行列。

“面对当前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及购房者置业信心不足,过去在市场热度较高时出台的调控政策已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这部分不合理的房地产政策应及时退出,需求端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政策应加大优化调整力度,平稳市场情绪。”

从今年春节以来,多家出险房企就开始积极开展复工复产,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5月5日,恒大召开集团月度工作会议,许家印表示,恒大从大年初六就启动了复工复产工作,集团上下齐心协力,目前已实现562个保交楼项目正常施工、179个保交楼项目正在复工复产过程中。4月份实现销售30.9亿元,坚决完成5月份10万套的交楼目标。

此外,截至3月24日,世茂在全国范围已有超120个项目全面复工;截至3月下旬,奥园地产全国正式复工复产逾130个项目。

不过,在陈文静看来,“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低温运行,多数城市市场持续调整,企业开工动力明显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持续放缓。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市场恢复节奏仍有赖于疫情的有效防控及各地政策的执行力度。”

十余城调整预售资金监管办法

5月10日,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山西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明确施工进度达到地上主体工程封顶的,监管账户留存余额不得低于重点监管资金总额的40%等相关规定。

来源: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南京、烟台、南平、佛山、常德等在内的十余城相继调整预售资金监管办法。

从调整细节上看,各城市分别从加快审批效率、解控资金监管比例、银行保函等额替换等方式提高预售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降低房企重点监管资金沉淀压力。

其中南京、徐州等城市试点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使用银行保函方式,南京企业凭银行出具保函可等额替换监管账户的监管资金,但要求房企申请前的两年内无违规使用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受到行政处罚,无司法冻结、违规资金划扣、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情况。

而常德则适当放宽预售资金解控比例,在开发企业信用等级良好、开发项目销售资金全额归集、申请资金保证用于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开发企业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额度可在原规定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岳阳规定房企可暂缓储存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实现销售收入后在资金监管账户上留足项目资本金,存量项目资本金可提前一个节点申请解控。

尽管多地的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有不同程度的放松,但这些松动能否对房企“保交楼”有实质性推进?

“经测算,项目的预售资金监管一般占总的预售金的比例30%-40%,如果预售资金监管有所放松,预售资金监管的比例下降10%左右,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紧张的局面,但是缓解的程度有限。”

对于本轮纾困利好的窗口期,刘水认为:“本轮纾困的重点一是在销售方面,当前中央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鼓励因城施策,调整房地产政策,企业应抓住这个政策放松的窗口期,加大销售回款;二是借助于当前政府鼓励收并购融资,积极发债;三是理性拿地,对于优质的地块可以获取,但需要控制拿地节奏,科学测算,确保合理利润空间。”

房地产暖风缓吹:融资松动、抽贷缓解,房企们能否度过难关

11月10日,房地产股市和债市均出现大幅上行,销售金额超千亿元的房企中,有26家房企的股价涨幅超过5%,其中融创、世茂、奥园等8家的股价涨幅超过10%;阴跌多日的房地产信用债也出现普涨。

地产股、债大幅上涨与一则传言相关。11月10日上午,有关“并购贷将不纳入三道红线指标”的消息开始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广泛传播,随后更为详细的版本内容流出,资本市场一片欢腾。

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方求证,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传言内容虽有细节上出入,但大部分内容“基本靠谱”。对这一消息,多数金融和房地产从业人士表示谨慎乐观,这些政策并非外界所认为的放松,而是对原有政策在执行过程存在过度情况进行调整。

一家房企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下半年尤其是9月以来,金融机构对房企预售资金流出不合理限制及抽贷等情况,加剧了房企流动性风险,现在更像释放了层层加码的压力,在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这种略显保守的判断不是没有依据,从各方透露的消息看,有针对性的释压仍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市场已经不再期待一场大水漫灌的到来。

而沈阳楼市传出限购、限售放松消息一日后,重申调控按之前条款执行,也再一次让市场明确,“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没有改变。

利好:部分政策落地

在资本市场广泛流传的消息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

第一,并购贷将不纳入三道红线指标;第二,开发贷和按揭贷都要上量,集中度可以临时鼓肚子;第三,存量项目银行可展期、不降级;第四,各地人行通知主要银行,按揭积压5个月的清理掉。

对于传言的相关内容,多个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基本“靠谱”,但具体内容与传言有出入。一位机构人士表示,目前相关政策还未真正落地,并购贷不纳入三道红线指标仅针对“承债式收购产生的负债”,而不是所有并购贷。

他表示,即便该政策落地,对房地产行业实际影响有限,一方面,并购贷额度相对较小,获取门槛较高,并非所有房企都能拿到;另一方面,部分“绿档”房企发生爆雷,意味着三道红线的安全效应减弱,与收并购和降档相比,“活下去”更重要。

相对于并购贷的不确定,目前开发贷和按揭贷已经在部分城市落地。多个金融机构人士透露,具体执行层面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则,即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尺度,有的城市房贷释放力度较大,但有的城市“应该不会有任何变化”。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城市银行收到相关通知或指导意见。

一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他所在的银行10月已开始执行开发贷和按揭贷的相关要求。其中,开发贷有一定额度的增量,较为明显;按揭贷则以清理存量为主,市场层面的传导不明显。

现实:流动性现小幅宽松

多位房企及金融机构人士透露,近期房企融资开始松动,多家房企已经获得贷款或正在敲定相关融资事宜。

11月9日,世茂集团从招商银行获得一笔15亿元贷款,在这前后,世茂还以香港中环物业做抵押,向星展银行获得一笔15亿港元的贷款。相关机构及世茂集团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借款主要用于再投资。受此消息影响,世茂集团旗下股、债持续上涨。

同一天,华润置地公告,与一家银行签订一笔15亿港元为期5年的贷款融资协议。当天,华润置地股价上涨8.8%。

同样受好消息影响的还有中国奥园,11月10日消息,广州城投及珠江实业将为奥园提供30亿元支持。受消息影响,10月10日和11日,奥园股价涨幅均超过10%,国内信用债和美元债价格也大幅上涨。

另外,万科重庆公司向平安资管获得58亿元融资,阳光城长沙项目获得五矿信托16.1亿元借款。

一系列融资活动的展开,不仅补充了部分房企的流动性,避免了违约风险,也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信心。

除了来自金融端的消息,部分城市也开始对原有调控政策进行小幅调整,以缓解冷淡的市场成交。

11月5日,武汉市政府下发通知,非本市户籍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购区域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购政策限制。

探因:层层收紧挤压

9月底以来,中国恒大、花样年、当代、宝能、阳光城、佳兆业等多家房企爆发违约或流动性风险,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多家房企和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士认为,房企大面积出现流动性困难,一方面与房企自身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相关政策过度执行有关。

下半年尤其是8月以来,由于多数商业银行全年房贷额度所剩无几,房地产市场成交开始持续下滑,截至10月,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同比双双下跌。

楼市成交持续下滑及按揭减少,使得房企回款能力大幅度下降,多家房企人士透露,三季度房地产平均回款率在30%左右,回款能力下降,也使得金融机构对房企违约预期直线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始对销售回款从项目回流到集团进行限制。“预售资金大部分存在合作银行,银行担心你还不了款,就限制你提款,这些回款只能留在项目账户上,没法汇到总部。”一位房企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而部分有信托借款的项目,相应的公章和账户被质押给信托机构,因信托机构担心房企无法还款,也对预售资金提取进行限制,“你的公章、财务章都给了信托公司,对方不配合,项目没法把回款汇到集团。”上述房企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和信托机构还会要求房企提前偿还相关借款,上述房企人士表示,一旦评级下调或发生其他触发违约条款的行为,金融机构即可要求进行提前还款,这也是通常意义所说的抽贷。

金融机构人士透露,抽贷与第八轮巡视有关一定关系。据央视报道,9月下旬,中央第八轮巡视对25家金融机构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各家银行机构开始加强对相关贷款风险管控。

同时,9月以来,多家信托机构相关高管被查,信托机构也加大了对风险的控制。在这些因素影响下,银行和信托对房企预售资金提取进行严控,同时要求房企提前偿还部分未到期贷款。

一家20强房企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市场下行、回款艰难的背景下,9月,银行和信托同时抽贷,一定程度加剧了房企流动性风险,这也是部分房企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恒大出现流动性风险后,其项目保交付工作落在地方政府身上,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基于这一原因,9月底以来,多数城市加强了对预售资金的监管。

而且,同样在9月底前后,房地产ABS融资暂停,其他渠道融资也变得困难起来。“不是因为监管不给批额度,主要因为房企频繁暴雷,很多投资人不敢买信用债,导致很多债发不出来”,上述20强房企人士表示。“多种因素叠加到一起,导致房地产流动性风险加剧”,该人士强调,当前房地产流动性风险,不排除有个别企业自身经营原因,但大部分都是外部因素造成,“账上有钱,但提取不了,资产也有,但很难变现”。

阳光城高管告诉投资人,截至11月初,阳光城账上有260亿元现金,但能动用的不到7亿元;佳兆业的高管也告诉投资人,账上的380多亿元现金,能动用的屈指可数。“如果还不调整,可能还会有其他房企出现问题。”上述20强房企人士表示,幸运的是,经过9月底以来一轮摸底,监管层对房企的困难程度有了一定掌握,金融机构从严执行的情况有所好转。

后续:松紧仍有尺度

9月底以来,央行、银保监会、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及住建部、地方政府等相继召集相关房企开会,对企业、市场及行业现状进行摸底。每一次摸底之后,均会释放出一些利好消息。

多位房企及金融机构人士透露,9月底,央行和住建部召集8家房企开会后,银行机构对房企的态度开始有所改善,一方面暂停了对房企的抽贷,另一方面也适度增加少量开发贷和更少量的按揭贷额度。“开发贷有所松动,但整体额度不大”,上述房企人士透露,虽然开发贷额度有一定释放,但对房企而言是杯水车薪,“当时还是受‘两个上限’管控,如果监管层没有明确的意见,银行是不敢私自突破的”。

监管层介入,金融机构对房企抽贷也有所缓解。上述20强房企人士介绍,金融机构对房企包括限制资金提取及抽贷的行为,“我们了解,监管层之前是不知道的,现在了解到了,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不抽贷意味着房企失血有所减少,但无论是房企自身回款和融资能力,还是对预售资金提取方面,依然困难重重。

上述房企人士介绍,在当前环境下,包括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对房企信心不足,“原来预售资金监管也有,但比较松,很容易提取,现在不仅严格了,而且对资金限制的规模也增加了”。

一家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即便是放宽额度管控,到年底也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很多银行由于没有房贷额度,“即便是房贷额度可以鼓肚子,这么短时间内,真正落地的也不会太多”。

多数金融和地产人士认为,如果能在两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可以让更多房企避免发生流动性风险。第一,主体信用评级下调后,金融机构不抽贷;第二,将对预售资金监管控制在合理比例和范围内。

11月11日,主要商业银行召开会议,布置和落实有关房地产贷款相关政策,但具体如何落实,截稿前,还未有进一步明确的信息。

而此前传出放松限购、限售政策,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实行“认贷不认房”的沈阳市,也在11月11日表示,仍按原调控政策执行。

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房企融资势头向好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2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12月7日盘面上,A股房企和港股房企股价表现强势。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随着近期相关部门释放积极信号,房地产行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得到满足。一方面房企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另一方面部分头部房企11月销售情况环比明显好转。业内人士表示,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是当前的主要政策导向。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光大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何缅南表示,降准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流动性进一步修复,开发贷与按揭贷料持续回暖,支持居民合理购房需求,支持“杠杆稳健”房企的合理资金需求,从而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近期政策面逐渐回暖。上周,中国银保监会表示,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近期,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中资房企开始回购境外债券,部分投资人也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

中信建投表示,近期有部分高信用房企新的债券融资申请得到受理,也进一步释放了积极信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受理了碧桂园、龙湖集团和中国海外发展三家企业的中期票据注册申请。

业内人士表示,总的来看,满足购房人的合理需求、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是当前的主要政策导向。

房企积极融资

在房地产行业释放积极信号的背景下,房企正多途径寻求融资。12月7日,港股房企龙光集团、世茂集团双双公告配股融资。龙光集团公告披露,拟配售发行1.72亿股股份,每股发售价格为6.80港元,预计募资11.69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集团项目投资及作为集团一般营运资金。

世茂集团公告披露,拟配售发行1.45亿股股份,每股发行价格8.14港元,预计募资净额11.73亿港元。公告表示,配售事项及认购事项将加强集团财务状况,并为集团提供营运资金。

滨江集团12月6日公告披露,公司发行2021年度第四期短期融资券,实际发行金额为9亿元,发行利率为4.2%。

机构指出,11月以来,陆续有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团等房企已经启动中票发行,融资用途也有所扩展。Wind数据显示,11月,房企境内外债券发行规模473亿元,环比增长57%。其中,境内债发行规模456亿元,环比增长108%。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发行规模大幅提升,未来类似融资料愈来愈多。

市场逐渐趋稳

随着市场资金面逐渐缓解,11月,房地产销售市场、土地市场趋稳。尽管机构数据显示,11月,八成房企单月业绩同比降低;但环比来看,部分头部房企单月销售金额增速明显。

金地集团10月实现签约面积99.7万平方米,签约金额165.2亿元;11月实现签约面积80.3万平方米,签约金额174.3亿元。10月,万科A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58.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19.5亿元;11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53.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31.5亿元。绿城中国自投项目10月实现合约销售额约209亿元,11月实现合约销售额约251亿元。前11个月,公司合计实现合约销售额约3190亿元,同比增长约38%。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11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回正,但城市销售分化明显。11月,30个监测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0.08%,环比增速为14.19%。分一二三线城市来看,环比方面,增速分别为12.06%、25.35%、-1.13%。

土地市场也开始回暖。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海第三轮集中土拍无一宗地块流拍,整体较第二轮有所改善。深圳第三批集中供地11宗地块全部成交,7宗地块底价成交,4宗地块触顶进入摇号环节,平均溢价率为4.7%。虽然较前两轮溢价率有所下滑,但无流拍地块,整体表现趋稳。

继刘涛之后王艳也要复出替夫还债,曾住故宫边上的豪门阔太为何沦落至此?

女明星红了之后都喜欢嫁入豪门,比起花期很短的演艺事业来说,能够找到一张长期饭票似乎要更重要。

但是一入豪门深似海,豪门规矩森严,女明星嫁豪门还能混得风生水起的少之又少,还有女明星因为丈夫破产,不得已复出拍戏,刘涛就是代表人物。

网传嫁豪门住故宫隔壁的王艳,丈夫欠下了6900万赌债,王艳不得已复出替丈夫还债。

王艳的演艺之路

王艳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晴格格”,从小学习舞蹈,因为天资聪颖,被铁路文工团选中,1993年王艳在《梅花烙》当中出演配角,正式进军演艺圈。

图片存在马赛克,建议更换或删除 ×

1999年,王艳在《还珠格格》当中饰演的晴儿,端庄娴雅,落落大方,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2000年,王艳客串了《情深深雨蒙蒙》,2001年,因为《武林外史》当中女反派白飞飞的形象,让王艳大红大紫,走向事业巅峰。

在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王艳却选择了息影,回家相夫教子。

其实早在王艳出演《还珠格格》之前,已经结婚三年,1995年王艳和老公王志才在朋友介绍下认识,第二年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王艳大二十岁老公家世背景大揭秘,住故宫边上,婆婆是满清贵族

官方资料上,王艳的老公王志才比王艳大12岁,但是根据网友爆料,两人之间差了20多岁。

王志才有前妻留下来的一个大儿子王烁,只比王艳小八岁,是赫赫有名的京城四少之一,经常和女明星传绯闻,2009年还和周迅有过一段轰动一时的恋情,曾经花费350万的巨款为周迅购买紫檀木模型。

儿子都已经如此有钱了,父亲的背景更不简单,说起王志才的发家史,竟然还是靠前妻。

王志才的前妻是香港某富婆,富婆的老公去世之后嫁给了王志才,王志才靠富婆拿到了富婆前夫公司的股份,并且迅速发家致富,才能在后来娶娇妻。

王志才确实很有商业头脑,他是北京第一个搞房地产公司的老板,金钱豹餐饮公司的老板,只要是赚钱的产业都有王志才,靠着前妻的第一桶金,再加上出众的商业头脑,王志才迅速崛起,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

嫁进豪门之后满是心酸

嫁给这样的富豪,按理说后半辈子锦衣玉食吃喝不愁,可王艳的豪门生活并不幸福。

一进门有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大儿子,还有一个难伺候的婆婆,据说王志才的母亲是满清贵族后裔,对王艳百般挑剔,呼来喝去,就连洗脚都让王艳跪下。简直就是把自己当成满清老太后了。

婆婆不喜欢,继子不省心,王艳家庭地位几乎忽略不计,网上有爆料,王志才的大儿子曾经打过王艳,婆婆也对王艳百般挑剔,多次阻挠王艳的演艺事业。

王艳想要巩固地位,只能生下儿子,可是她的儿子球球也不让人省心,王艳曾经在节目中展示过豪门生活的一角,儿子球球被娇纵的像小皇帝一样,公然打王艳耳光,骂自己亲妈是猪头。

在这个家王艳四面楚歌,孤立无援,除了钱一无所有,已经够惨了,结果又被曝光,王艳老公旗下产业出现问题,拖欠6900万赌债。

为了替丈夫还债,王艳只能复出,这段时间,王艳上节目的频率和次数多了起来。甚至不惜在影视剧里演戏份很小的配角。

在《王牌对王牌》当中,还珠格格剧组重聚,王艳看到曾经的老佛爷,在节目上就哭的泣不成声,在观众眼里,就成了对生活不满的一种发泄。

与其嫁豪门,不如让自己成为豪门

女明星削尖了脑袋想要嫁豪门,保障未来的优质生活,可嫁入豪门未必能得到幸福,豪门不傻,挑选媳妇自然也有标准和规则,更有繁琐的规矩和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想要得到平等和尊重,基本是奢求。

钱从来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婚姻的必要条件,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感,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吧,可是世人大多喜欢本末倒置,被物欲和浮躁迷花了眼睛。

人人都想过上优越的生活,但不应该走捷径,与其嫁入豪门,不如努力提升价值,让自己成为豪门。这样才不必受那些限制与束缚,先自立才能自由。

亏11.4亿元只为回笼4.8亿元资金,又一家地产公司为筹钱拼了

为回笼4.8亿元资金,尽然亏损11.4亿元,不管怎么说真的感觉亏大了,但也应该也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某些地产公司不得已的选择。6月23日,中国奥园公告称,通过出售澳大利亚资产,将回收现金1.05亿澳元(约合4.86亿元人民币),虽然亏损额达约2.46亿澳元(约合11.4亿元人民币),但这是当前公司运营的最佳选择,可以为其补充约1.04亿澳元(约合4.8亿元人民币,少掉的零头应该是交易费用)的资金需求。 

不过,这笔交易对奥园来说不仅仅是意味着得到部分现金,也意味着更大金额的贷款无需还了,一来一去对其资金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交易同时其澳洲子公司的APGA股东贷款会同时转让给买方,其股东贷款总额(含本金及利息)约为3.85亿澳元,交易完成后,中国奥园将获得的现金总额为1.05亿澳元,包括买卖APGA以及偿还股东贷款的资金,分别较市场价值和估计变现价格折价约37.9%及20.5%。此次出售,该公司预计将录得2.46亿澳元(约合11.4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从交易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是亏了11.4亿,但实际上亏损的如果按照估计变现价格折让也就20.5%,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而且转让后奥园仍旧间接持有APGA股权,并没有全盘转让,只不过这个11.4亿元也的确是比较大的金额,如果不是因为现在太缺钱也应该不会如此操作。

奥园目前在积极的处置多种资产,但最终能否度过难关则引入战投是通盘解决债务问题的最优选项。根据市场消息,意向战投——山东能源集团已在5月份完成了对奥园集团的尽调,只待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因此目前的积极处置海外资产也应该会对促成战投最终落地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奥园2021年报仍未公布,目前港股也是停牌状态,但我们可以从克尔瑞数据来看到奥园的现状,奥园2021年全口径销售额981亿,排名37,而权益销售则排名在26位销售额920亿,排名尤其权益销售额排名还是挺高的,只不过看今年1-5月销售数据,奥园的全口径销售额只有区区的89亿,排名则跌到了61,从其销售数据来看,下滑的非常厉害,可以预计今年的销售额会非常不乐观,因此奥园想靠销售回款来回笼资金估计非常之难。

奥园的现状虽然跟现在大环境有些关系,但在前些年的发展中,公司把地产分成奥园地产和奥园商业地产,两块业务架构同时独立发展,这样的布局在行情大好的时候可能是好的,但在近年总体地产行业已经比较一般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其两块独立发展还跟比如新城商开跟住开分开不太一样,因为奥园商业地产虽然说是商业,但事实上主要业务还是住宅开发。之前如果要跟人选介绍奥园,需要讲半天是两个兄弟各管一块,奥园商业也是做住宅的云云。

公司的变化也可以从人选的动向看出来,去年下半年很多奥园的人就要动,觉得公司债务关难过,不过近期安排面试,有个奥园的人还对面试安排不是很积极配合,看来应该不是那种一定要动的,可能感觉呆在奥园还有机会、即使调整也未必会落到自己头上,当然可能也跟职位吸引力也有关,因为跟现在地产主流的招聘行情一样,给他推荐的是降了一级的职位,他应该还是心有不甘,希望奥园能挺过来,不过,如果国资能最后进入,的确还是有机会能挺过来的。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奥园回笼9亿港元资金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媒市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