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食情缘!手机版

美食情缘 > 言情小说 > 谍战小说津门风云

谍战小说津门风云

爱吃刘美烧鸡的程辉 著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谍战小说津门风云讲述主角苏晚沈砚之的爱恨纠作者“爱吃刘美烧鸡的程辉”倾心编著本站纯净无广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1939年的天秋老虎还没褪尽余法租界的柏油马路被晒得发黄包车夫拉着车跑留下两道深深的辙仁心医院的白色小楼矗立在霞飞路街二楼的病房消毒水的味道混着初秋的燥弥漫在每一寸空气苏晚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护士领口系着干净的蓝布围正弯腰给病床上的日军伤兵换伤兵的腿上缠着厚厚的绷渗出的血迹己经发他不耐烦地哼唧用生硬的中文骂骂咧咧:“动作快点!耽误了皇军养...

主角:苏晚,沈砚之   更新:2025-10-03 18:03:1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39年的天津,秋老虎还没褪尽余威,法租界的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黄包车夫拉着车跑过,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

仁心医院的白色小楼矗立在霞飞路街角,二楼的病房里,消毒水的味道混着初秋的燥热,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苏晚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护士服,领口系着干净的蓝布围裙,正弯腰给病床上的日军伤兵换药。

伤兵的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渗出的血迹己经发黑,他不耐烦地哼唧着,用生硬的中文骂骂咧咧:“动作快点!

耽误了皇军养伤,你担待得起吗?”

苏晚的手没停,指尖拿着镊子,稳稳地夹起酒精棉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声音平静无波:“皇军放心,换药要仔细些,免得伤口感染。”

她的头微微低着,遮住了眼底的情绪。

自去年日军全面控制天津后,法租界虽还维持着表面的“中立”,却早己成了日军眼皮底下的地盘。

仁心医院作为租界里少数能接收日军伤兵的医院,每天都有穿着黄军装的人进进出出,空气里总飘着一股压抑的紧张。

没人知道,苏晚的耳朵和别人不一样。

打小她就能听清院子里槐树上蚂蚁爬过的声音,能在喧闹的集市里捕捉到百米外熟人的低语。

这双耳朵曾让她困扰,可在如今的天津城,却成了藏在平静外表下的秘密。

就在她给伤兵缠上新绷带时,隔壁病房的门没关严,一道压低的男声顺着门缝飘了进来,精准地落进她的耳朵里。

“……城西的仓库都安排好了?

月底那批货必须按时运抵,松井课长亲自盯着,出了岔子谁都别想活。”

苏晚的手顿了顿,镊子差点从指间滑落。

她刻意放慢动作,指尖的绷带缠得更慢,耳朵却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牢牢锁住隔壁的声音。

另一道声音跟着响起,带着几分谨慎:“放心吧,仓库周围加了双岗,都是咱们特高课的人,租界巡捕那边也打过招呼,没人敢靠近。

就是……那批迫击炮太扎眼,从码头运过去的时候,会不会被人盯上?”

“怕什么?

用面粉袋盖着,对外说是给皇军送的军粮。

再说了,租界里那些人只顾着自己保命,谁会多管闲事?”

先前的声音嗤笑一声,又补充道,“对了,告诉底下的人,别在外面乱说话,尤其是在这医院里,鱼龙混杂的,小心被人听了去。”

后面的话渐渐模糊,像是两人走远了。

苏晚的心跳却骤然加快,指尖有些发凉。

城西仓库、月底运抵、迫击炮……这些字眼串在一起,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

日军在租界附近藏军火,这要是真的,不知道又有多少同胞要遭殃。

她强压下心里的惊涛骇浪,快速给眼前的伤兵缠好绷带,叮嘱了两句“别碰水”,便拿着换药盘转身走出病房。

路过隔壁病房时,她眼角的余光飞快扫了一眼——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两张铺着白色床单的病床,像是刚才那两人从未出现过。

苏晚抱着换药盘,脚步平稳地走向走廊尽头的处置室,每一步都踩得很稳,可脑子里却在反复回放刚才听到的对话。

她该怎么办?

把这事说出去?

可她一个普通护士,谁会信她?

说不定还会引火烧身。

不说?

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那些军火要是真的运到,不知道会给天津带来多大的灾难。

处置室里,护士长正在整理药品,见她进来,随口问道:“3床的伤兵换完药了?

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累着了?”

“没事,可能有点热。”

苏晚勉强笑了笑,将换药盘放在水槽里,打开水龙头开始清洗。

冰凉的水溅在手上,稍微平复了些慌乱的心绪。

她低着头,手指反复搓洗着镊子上的血迹,耳朵却没闲着——走廊里传来脚步声,还有巡捕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噔噔”声,混杂着护士们低声的交谈,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可她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处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

他身姿挺拔,袖口露出一块精致的怀表链,气质儒雅,看起来像是租界里常见的洋行职员。

男人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果篮,看到苏晚,礼貌地笑了笑:“护士小姐您好,请问302病房的周先生在吗?

我是汇通洋行的,来探望他。”

苏晚抬起头,对上男人的眼睛。

他的眼神很平和,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可不知为何,苏晚总觉得他看自己的目光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她指了指走廊尽头:“302病房在那边,您首接过去就行,周先生刚输完液,应该醒着。”

“多谢。”

男人点点头,提着果篮转身离开。

走过走廊时,他的脚步不快,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两侧的病房门牌,在刚才苏晚换药的207病房(日军伤兵病房)门口停顿了半秒,又很快移开,像是只是在找路。

苏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心里泛起一丝疑惑。

汇通洋行她知道,在英租界很有名,做进出口生意的。

可这位洋行职员的眼神,总让她觉得不像是单纯来探病的。

她甩了甩头,觉得是自己太敏感了——现在的租界里,谁不是小心翼翼地活着,多看两眼也正常。

清洗完换药盘,苏晚又去给其他病人换药。

路过302病房时,她听到刚才那个男人的声音,正和病房里的人低声交谈。

她的听觉下意识地捕捉着里面的对话,却只听到零星几个词:“……货己经到港了……下周……按老地方交接……”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被人听见。

苏晚心里的疑惑更重了,她加快脚步走过病房门口,不敢再多听——刚才日军的对话己经让她心神不宁,她怕自己再听到什么不该听的,惹来麻烦。

傍晚下班时,夕阳把租界的街道染成了暖黄色。

苏晚换下班服,穿上一身浅蓝色的旗袍,外面套了件米色的小外套,提着一个布包走出医院。

门口停着几辆黄包车,车夫们看到她,纷纷招呼:“苏小姐,要车吗?

送您回家?”

苏晚摇了摇头,她住的地方离医院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就到。

她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脚下的高跟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路边的店铺大多己经关门,只有几家洋行和咖啡馆还亮着灯,玻璃窗里映出穿着西装旗袍的男男女女,像是租界里独有的繁华景象。

可苏晚知道,这繁华是假的。

街角的墙壁上,贴着日军的布告,巡逻的日军士兵背着枪,时不时拦住路人检查证件,眼神里满是警惕。

她紧了紧手里的布包,加快脚步,想赶紧回到自己的小阁楼。

走到一条僻静的小巷口时,她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她的耳朵动了动,听出是两个人的脚步声,步伐沉稳,不像是普通的路人。

她心里一紧,故意拐进小巷,脚步加快,想甩掉后面的人。

可那脚步声也跟着进了小巷,越来越近。

苏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悄悄摸向布包里的剪刀——那是她用来裁剪布料的,现在却成了唯一的防身武器。

就在这时,前面的路口突然传来黄包车夫的吆喝声:“借过!

借过!”

一辆黄包车从路口冲了出来,车夫看到苏晚,愣了一下,随即喊道:“苏小姐?

您怎么在这儿?”

是经常在医院门口拉活的王车夫。

苏晚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说:“王师傅,麻烦送我回家。”

“好嘞!”

王车夫应了一声,扶着苏晚坐上黄包车。

车子刚启动,苏晚回头看了一眼小巷口,那两个跟踪的人己经不见了踪影。

她松了口气,靠在黄包车的靠背上,心里却更加不安——刚才的跟踪,是冲着她来的吗?

是因为她听到了日军的对话?

黄包车在石板路上颠簸着,王车夫一边拉车,一边低声说:“苏小姐,最近租界不太平,晚上尽量别走小巷子,尤其是靠近日军据点的地方。”

苏晚“嗯”了一声,没再多问。

她知道,王车夫是个热心人,经常给她提醒一些租界里的事。

可她现在满脑子都是白天听到的军火信息,还有那个汇通洋行的男人,以及刚才的跟踪,这些事像一团乱麻,缠得她喘不过气。

回到自己的小阁楼,苏晚关上门,靠在门后,久久没有动。

小阁楼很小,只有一间屋子,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一张她父母的照片——两年前,她的父母在日军轰炸中去世,只留下她一个人在天津打拼。

她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一角,看着外面的街道。

夜色渐深,租界里的灯光渐渐熄灭,只有远处日军岗楼的探照灯,在黑暗中来回扫动,像是一只窥视的眼睛。

苏晚握紧了拳头,心里有了一个决定——她不能就这么算了。

那些军火,关系到无数人的性命,她必须想办法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可她一个普通护士,该找谁呢?

汇通洋行的那个男人?

他看起来不简单,会不会和抗日的人有关?

就在这时,她的耳朵突然捕捉到楼下传来的轻微声响——是有人在轻轻敲她的窗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